在太行山下,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山西长治。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一份传承千年的宝贵财富:中医药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于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长治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建设“中国康养福地”,并满足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体验。长治市中医药文化公园正是这一战略部署下的重要成果之一。
规划设计
为了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城市公园的功能完美结合。项目初期,组织了文史专家、中医药专家、中医药企业、自媒体、文化爱好者组成的小组,对本地区的中医药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遴选专业的景观设计师和文案策划师共同参与设计工作。
基于现有公园的基础条件,将整个园区分为北园(药理园)和南园(医理展示园)。北园以种植各类药用植物为主,重点展示中药的自然之美及其应用;南园则侧重于中医理论知识的传播,通过模型、图文等方式向公众介绍中医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两园区之间的桥下通道,打造一条文化长廊,用于展示有关中医药的重要历史事件、名人典故等,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长治市中医药文化公园精心设计,设置了妙趣横生的中草药模拟药柜、药食谱互动区等,让市民可以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这个互动区域,市民翻转养生方框,看到由长治市中医医院名医工作室推出的四季养生药食同源药膳处方,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体质特征,在不同的节气选择不同的药膳处方。
组织实施
长治市委市政府牵头调度召集卫生健康委、发改委、财政局、行政审批局、园林中心、市政管理中心、管道管理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此项工作。长治市中医医院是项目实施主体,发改委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开通审批流程,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工作专班,园林中心配合做好树木移植、市政管理中心、河道管理中心配合做好实施工作,财政局做好资金拨付工作,各部门通力合作,在市中医医院多次召开项目推动会议,克服了审批流程繁琐、资金拨付延迟、部门间协调困难、施工技术难题、文化落地创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成。
实施成效
长治市中医药文化公园自2024年9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经成为市民打卡健身的又一好去处,也成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一步一景皆有特色,每一处景别的设置彰显了长治市中医医院的社会责任和专业精神。
中医药文化公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中草药植物景观和人文景观,还配备了多个休息区、健身区和互动区,满足了不同年龄层市民的休闲需求。此外,公园采用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和透水铺装材料,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城市内涝的风险。这种生态友好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公园的环境质量,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和健康的休闲场所。
在中秋假期,长治市中医医院在公园举办了一次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活动,吸引了21家事业单位、9家参展企业和13家医疗机构的积极参与,数千名市民踊跃参加,15家媒体的广泛宣发使得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随后,在国庆节和重阳节期间,医院、社区、学校联合,以中医药文化公园为载体,为市民推出了一场场别出心裁的中医“养生局”。通过花识草辨药材、中草药创意绘画、八段锦现场教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中医文化精华送到市民身边,既增强了广大市民的中医养生保健理念,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长治市中医医院作为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公园规划、中医药文化收集、景别布展等方面提供了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此外,公园的日常运营和维护也由医院负责,这样一来,不仅能确保公园中医药文化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还能提升公园的专业建设水平。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公园的作用,医院的省级名老中医还不定期在此义诊,为市民群众提供周到的健康服务。
长治市中医药文化公园作为一项富有远见的惠民工程,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但文化建设还需要久久为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求,才能让平台拥有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