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让古老中医融入新生活
2024.07.15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凝结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博大智慧。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精神,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根和脉。新时代如何让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为当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更大力量?最近召开的山东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可给我们四点启示。

  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文化“两创”。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在其发展历程中,既汲取了易学和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又以其“辨证施治、固本培元、祛邪扶正、阴阳调和”等诊疗思想丰富拓展了传统文化内涵,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具有重要代表意义和传导功能。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发挥其撬动作用,增强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着做人做事的丰富哲理,无论是“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从医之道,“执两用中、守中致和、阴阳调和”的思维方式,还是“道法自然、药取天然、天人合一、心身共养”的系统观念,“济世救人、以人为本、崇德厚生”的价值理念,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的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人生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诚信”“友善”“和谐”具有高度契合性。弘扬中医药文化能够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生活形态”的转换,更好涵养群众道德品行,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人民群众健康生活。中医药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其“治未病”的防治理念、“因时因地”的四季节气养生理念、“食饮有节”的营养理念、“起居有常”的作息理念、“养德养生、养气养神”的保健理念,以及其简便验廉的技术方法,在守护广大群众身心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广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中医理念、知识和技术,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文化需求,培养日用而不觉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实现生活中医化,融入寻常百姓家。

  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是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诊疗手段广受国外推崇,中医药文化热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成为宣传展示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交流互鉴,有利于以中医药文化为窗口和桥梁,增强外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千年中医正青春,让我们大力弘扬传承中医药文化这个民族瑰宝,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美好新生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中医药文化力量。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