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副处长刘永谭在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分论坛四上作报告。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标准化也起着比较好的助力作用。
标准化对中医药发展的六大意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元素。中医药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等,这些都是支撑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
标准化对中医药发展有六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快中医药学术发展。作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标准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二是有利于规范中医药行业管理。通过中医药标准化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提升管理水平,保证临床疗效和药品质量。三是有利于加快中药产业化进程。中医药科研成果纳入相关标准就能够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四是有利于加强中医药教育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是有利于推进中医药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六是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
目前中医标准化的不足及相关建议
中医药标准工作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中医药具有的独特性使得中医药标准化有先天不足之处。
一是已制定的中医药标准适应性不强,系统性不够,对中医药临床科研没有起到足够的规范和促进的作用。二是已制定的标准大多数是国内标准,国际标准非常少,与我国中医药发源地的身份极为不符。三是已制定的标准中,中药方面比较多,中医方面比较少,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属于工业产品,标准体系比较健全;中医则比较强调个体化,所以相应的标准比较少。四是全行业对中医药标准化认识有待提高,科研人才比较少,科研投入不足,在中医药科研、医疗、教学、国际贸易和对外交流中远远没有发挥中医药标准化的作用和价值。
针对上述情况,制定中医药标准化战略,一要遵循中医药自身的规律和标准化的规则,兼顾现代医学和现代领域形成兼容的战略;二要在突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等特色的基础上,抽取共性规律,形成保持中医药特色标准体系的本体战略;三要制定超前战略,保证所制定的战略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中医药实践情况。
为此,一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全行业力量积极参与中医药标准的研究;二是在对前期所制定的各级各类标准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找准突破口,对在中医药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攻关,制定标准,实现以标准化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要制定一些例如中医的名词术语、中医疾病的症候和诊疗技术等基础性、通用性的标准;三是加大中医药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基地和专门机构,人才培养基地,标准修订、发布、推广基地的建设,要加大标准化的力度,研究标准执行推广的措施与办法,建立标准运行的监督机制,改变目前存在的重制定轻修订的状况。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任重道远,每一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