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优势释放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精神指引。在当今“大思政课”的育人背景下,深入挖掘科学家精神这一丰富内涵,推动科学家精神与中医药院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是提升中医药院校思政教育实效的有益之举。
推动科学家精神与中医药院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讲好科学家故事,提升中医药院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结合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学科背景,可以从两个维度讲好科学家故事。
一方面,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医学科学领域著名的科学家为典型,如以林巧稚、吴孟超、屠呦呦、吴阶平、顾方舟等为代表,讲好科学家故事。另一方面,可结合中医药院校的校史院史,以中医药院校自身拥有的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为典型,讲好科学家故事。
如上,以科学家故事为载体,通过提炼故事的共情点,抓住故事承载的感染力,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以此提升中医药院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增强育人实效。
聚焦现实需求,提升中医药院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此背景下,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发展已成为必然要求。
围绕中医药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和现实需要,结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内容,通过生动、翔实、鲜活的故事讲述科学家精神,引导中医学子秉承科学家精神,赓续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勇担岐黄学人使命,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科学家精神,尤其是本校科学家的学术成长经历,可以转化为学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典型示范。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中医药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医药领域的科学家,其中有胡之璧、陈凯先、林国强等两院院士;有裘沛然、朱南孙、刘嘉湘、施杞、严世芸等国医大师;有蔡淦、石印玉等全国名中医;有刘平、房敏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各高校以本校校史中的杰出科学家为典型,结合学校实际,深入挖掘科学家身上蕴含的学术思想和道德风范,大力弘扬他们在学术成长历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科学家精神,以期发挥价值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勉励杏林学子弘扬和传承老一辈科学家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精神与中医药院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科学家精神作为鲜活生动的思政教育资源,应紧密结合各门具体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际,选准切入角度,挖掘最真实、最鲜活、最有效的素材,精心设计融合的内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强科学家精神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说服力。
实施专题教学,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研诚信教育为专题主题,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将弘扬科学家精神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专题教学。比如,以吴阶平为代表的医学家们一生践行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服务人民的价值理念,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毅然放弃国外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新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倾尽所学。通过讲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胸怀爱国情怀、勇攀科技高峰、创造“中国奇迹”的感人故事,激励中医学子心怀爱国情怀,并把爱国之情转化成强国实践,积极投身国家科技创新实践,自觉成长为拔尖型科技创新人才。
将弘扬科学家精神同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专题教学。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作用。要以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激励和感染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科学家精神,并自觉接受科学家精神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奋斗目标。
依托社会实践,涵养科学家精神品质
科学家精神是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也需要依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涵养科学家的优秀精神品质。
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与社会实践考察充分结合。学校可设计与科学家精神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访相关科技工作者、参观科技馆、参观科学家故居等,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科学家精神背后隐藏的人和事“活化”起来,使之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图景,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家精神的可知、可感。
将弘扬科学家精神融入到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中去。学校可以党史教育常态化为抓手,将科学家精神与党史教育相关内容有机融合起来,以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重大科技成就、重大科技事件为线索,讲好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爱国主义理想,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
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与社团活动充分结合。学校可以社团为载体,成立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结合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宣讲团针对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实际,形成循序渐进的宣讲内容。
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科学家精神宣传
借助互联网平台,推送科学家精神系列短视频,加强对科学家精神的宣传与推介。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2023年2月伊始,上海中医药大学就在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校官方网站同步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专题访谈视频。访谈视频立足医学学科特色,以学校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及其传承团队的视角,聚焦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杏林学子以前辈们的优秀精神品质为指引,勇担时代使命,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不懈奋斗。
邀请老一辈科学家走进云端课堂。通过“视频在线直播+师生互动问答”方式,让学生在与科学家的近距离接触中,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创造的热情和向往,积蓄创新创造、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
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网络知识竞赛。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网上答题活动,使学生了解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奋斗事迹,加深学生对科技工作者成果的了解,体会他们的奉献,感恩他们的付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中医药院校要立足学科特色,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推动科学家精神的深度挖掘和多样化传播,促进科学家精神弘扬与学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实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