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
吃了毒蘑菇症状好转是没事了吗?小心是“假愈期”延误治疗
2020.08.13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截止七月,云南已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同在南方,大雨过后,广东地里的野生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误采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也因此时常发生。近日,广州第十二人民医院中毒科副主任医师张伊莉就接诊了这样一位中毒患者。

  误食毒蘑菇恶心、呕吐 症状好转就没事了吗?

  周末,钟先生跟朋友们约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碰面,并在游泳馆附近树下采摘了野生的蘑菇,出于好奇心理,钟先生把新鲜的蘑菇菌伞部分捏碎尝了几口,发现味道不对,随即吐出大部分碎片。到了中午,钟先生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伴有腹泻,一直到第二天仍觉胸闷,遂前往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就诊。

  入院时,钟先生的自我症状有所缓解,但生化心肌酶仍然明显异常,医生立即将蘑菇标本送往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鉴别。张伊莉表示,毒蕈种类繁多,根据中毒的累及组织器官与临床表现的不同,通常可将急性毒蕈中毒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损害型、肾损伤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过敏性皮炎型等。不同的毒蕈造成的急性中毒累及的器官组织有很大的差异,其预后及治疗方法也不同。

  幸运的是,钟先生所食的蘑菇为铅绿褶菇。“铅绿褶菇为广东常见中毒菌属,以胃肠炎型为主,一般早期对症补液处理,不会有后遗症。近年来医院收治数十起铅绿褶菇中毒,但生吃蘑菇中毒病例还是***次见到。”张伊莉说。

  既然症状缓解,为何还要鉴别蘑菇种类?张伊莉解释说,肝损害型也可能出现胃肠炎型的症状或是“假愈期”,给人一种“不治而愈”的假象。肝损害型的白毒伞极其凶险,如果早期没有及时处理,救治起来难度非常大,有些患者即使ICU多脏器支持也回天乏力,只能考虑肝移植。所以在中毒早期,即使症状缓解也要鉴别蘑菇类型,如果是肝损害型,应尽早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医生提醒:蘑菇中毒后建议带上样品就医

  由于平常人无法判断蘑菇是属于哪一种类型,所以建议在误食了毒蘑菇出现中毒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并且带上所食用蘑菇的样品或照片,确定毒蕈品种对于患者的后续解毒治疗十分有帮助。

  广州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陈运超指出,医生要判定病人中毒的情况,必须根据菌种而定,因此前往医院就诊时较好带上菌类的样品。

  在判断菌种后,医生可以进行对症治疗。陈运超介绍,“如果病人只是普通胃肠炎型的毒蕈中毒,只需要补液、对症处理即可解决问题;如果是毒性较强的毒蕈中毒,像白毒伞或灰花纹鹅膏对于肝脏损害明显,还要监测病人的转氨酶,必要时使用人工肝治疗;有些患者属于肾损害型,需要使用人工肾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后,两位医生也提醒市民朋友们,不要凭个人经验鉴别蘑菇是否有毒,不要私自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更不要生吃“蘑菇刺身”!目前急性毒蕈中毒尚无明确的特效解药,只能尽早洗胃、导泻、清除吸收的毒物,针对不同中毒类型的进行对症支持、器官保护。某些药物例如灵芝水、水飞蓟宾、青霉素剂等,也只是起到辅助的治疗效果,但并非完全有效。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