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文化 > 医药典故
从“豆蔻年华”说起
2024.11.29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成语“豆蔻年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句诗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如同早春二月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充满了青春活力与朝气。自此,“豆蔻年华”成了妙龄少女的专用成语。

  《本草纲目》记载:“凡物盛多曰蔻。豆蔻之名,或取此义。豆象形也。”豆蔻花每逢盛开之时,一串串花朵点缀枝头,饱满水灵、美艳动人,常常是文人们吟诵的对象。五代李珣《南乡子·归路近》:“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宋代范成大《红豆蔻花》:“绿叶焦心展,红苞竹箨披。贯珠垂宝珞,剪彩倒鸾枝。”宋代晏几道《玉楼春》:“琵琶弦上语无凭,豆蔻梢头春有信。”

  与此同时,豆蔻在诗词中还有着特定的诗意表达,如唐代皮日休《寄琼州杨舍人》:“清斋净溲桄榔面,远信闲封豆蔻花。”象征朋友间的相思之意。清代高景芳《红豆蔻花》:“可怜红豆蔻,春晚亦敷荣。结就同心蕊,因标连理名。”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唐代皇甫松《浪淘沙》:“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通过豆蔻抒发羁旅之愁。

  以“豆蔻”命名的中药有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肉豆蔻。豆蔻既可入药又能食用,宋代《本草图经》记载:“豆蔻即草豆蔻也,生南海,今岭南皆有之。南人多采以当果实。尤贵其嫩者,并穗入盐同淹治,叠叠作朵不散落。”豆蔻是常用香料,可起到增鲜、解腻、去腥的效果。(李治钢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科学技术协会)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