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助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
2024.08.0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药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满足社会中医药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一切围绕中医药文化产品的规划、设计、生产、宣传、经营、售后等活动及为这些活动提供全面服务的产业群,乃至整个产业链的统称。中医药文化产业将中医药文化所包含的思维模式、人文精神、历史沿革、艺术塑造、地方特色、价值理念等内容进行系统性构建、创新性转化,从而实现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培育中医药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产业要素、产业业态、产业布局、国际市场等相结合,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新型生产力形态。

  提升中医药文化产业要素

  现阶段我国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是增加高质量的产品产出和服务供给。依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三要素理论,一是要塑造高素质生产者,培养中医药文化产业战略人才。通过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符合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中医师承教育优势与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强化岐黄研习,加强通人文、读经典、重临床、强能力的综合教育,夯实生产者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筑牢创新思维培养,通过举办跨学科交流会议、创新思维研讨会,在不同学科的碰撞中学习掌握创新思维方法,激励其研发能力,提升创新意识。注重团队建设,围绕学术前沿、交叉学科等领域定期举办培训,打造学术共同体,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培养良好团队协作,以适应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是要创造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资料,创新中医药文化产业战略工具。将“四新”促“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经验等融入中医药的生产和研发,推进中医医疗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助力中药的种植、采集、炮制等智能化产业链的完善,确保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持续研发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易操作等特点的新型医疗设备和仪器,建全中医药信息化平台,实现中医诊疗、中药材、医疗设备、文创产品等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包括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远程监控、中医诊疗质量的追溯系统、医疗设备的智能监控与维护、文创产品推广营销等功能,提高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信息化水平。

  三是要拓展更广泛的中医药劳动对象,拓宽中医药文化产业战略对象。扩建中医医疗场域,大力推广主动健康、自我保健理念,使诸如艾灸、药膳、药茶、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足浴等便捷中医保健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切实让公民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医养结合,升华中医治未病理念。扩大中药材种植范围,引入智能温室、滴灌、生态种植等现代种植技术,保护和利用野生中药材资源,科学采集,可持续发展。提升中药制剂创新力,开发更多中药颗粒、中药冲剂、中药针剂等便捷的中药剂型,开拓中医药保健品、化妆品、装饰品等中医药服务领域,发挥中医针灸、推拿、康复、养生、塑形、美容等优势,使中医药文化更深入地融入日常生活。

  创新中医药文化产业业态

  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是推动中医药文化产品向大众化数字化内容转型。一是要与传统文化融合,凝聚中医药文化产业精神内核。中医药文化探索宇宙生成、把握万物纲纪、遵循天人合一、适应时代需求,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深刻诠释生命规律。以中国传统节俗为切入口,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养生讲座、中医药文化展览等方式,普及传统节俗背后所蕴含的中医药文化仁和精诚价值观念、医养结合养护理念等,使人们乐于运用中医药文化,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夯实中医药文化产业基础。

  二是要与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现代手段融合,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沉浸式体验空间。通过开发虚拟游戏,模拟中药材种植、采摘、炮制等过程,了解中药材生长环境、炮制方法及药性;模拟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过程,让辨证论治更加亲民,加深对中医药的认识。在沉浸式体验空间,人们可以通过佩戴虚拟现实(VR)设备,进入一个逼真的中医药世界,与虚拟的中医药专家进行互动,参与虚拟的中医诊疗过程,亲身体验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虚拟实验和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模拟各种复杂的临床场景和病例,为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要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中医药文化产业服务质量。通过建设中医药数字化博物馆、线上图书馆等,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文化底蕴、知识体系,提升大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兴趣。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中医药健康服务方案,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提供家庭式中医医疗服务业务,满足中医健康医疗保健多元化需要,提高中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与“数字+”的融合,整合中医药产业资源,推动校院企地深度合作,畅通从上游药材资源,到中游产业布局,再到下游消费终端渠道,实现中医药文化产业链一体化整合,向公众提供更方便且高效的医疗服务。

  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布局

  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是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形成大健康产业。一是要与餐饮服务业跨界融合,开发健康餐饮市场。健康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药文化“药食同源”的理念体现出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食物被视为药物的延伸,许多食物有与药物相似的属性和功效。目前“药食同源”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民众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喜好,通过合理饮食搭配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将中医药文化与食品产业结合,开发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食品,通过科学配方、工艺创新和医养并举,提升健康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二是要与旅游业跨界融合,助力提升旅游业附加值和竞争力。通过建立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中医药百草园等,将中医药文化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给游客,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了解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和现代应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设计以中医药为主题的旅游路线,让游客们深入体验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可中医药文化理念与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发中医药养生、药膳、中医药生活用品、中医药艺术品等旅游产品,将中医药养生理念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在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同时,满足游客们对多元化、个性化旅游体验的需求,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要与教育产业跨界融合,推动教育产业创新发展。通过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开展中医药文化大讲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养生等方面的应用,亲身感受中医药的魅力与价值。通过开发中医药文化教育产品,建设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保护和推广,形成教育产业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拓展中医药文化国际市场

  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拓展中医药文化国际市场,促进中西医结合、文明互鉴。一是要搭建中医药国际性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国际对话合作。通过积极组织中医药相关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国际竞争谈判、专题论坛,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国际贸易,培育中医药对外贸易骨干,培育真正面向全球、品类齐全、有品质保障的中医药跨境电商及服务平台。

  二是要深化全球卫生治理合作,完善中医药应对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中医智慧和中医药诊疗方案。积极争取国际公共卫生联合项目,摸索中医药在不同国家应用运行规律,根据每个国家特点和需求制定系统而有效的中医药诊疗机制。强化中药方剂出口宣传和推介力度,打造更加便捷安全智能的中药销售渠道,构建国际化中医药医疗服务平台,充分依靠“一带一路”国家政策,做强中医药文化产业,为世界民众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

  三是要推出全球5G+智慧中医网络医院,打造新型医疗服务模式。通过采用5G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远程医疗等方式建立国内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中医医院的基础上,将智慧中医网络医院范围扩展向全球,将我国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与世界接轨。积极与国际权威医疗机构合作,制定中药质量信息数据标准和统计体系,实现各国中医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医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打破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地域限制,扩大中医药文化产业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好地服务全球用户。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