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发挥“药对”在中药学教学中的价值
2024.08.0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现行职业中学《中药学》教材中,有“药对”内容,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其概念,笔者从事中药学教学多年,通过实践,发现在教学中明确提出“药对”这一概念,可以逐步让学生深刻体会“药对”的内涵,能使教学贯穿一条主线,从而使学生迅速掌握中药学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药对”,俗称“对药”,是指在医疗中经常一起使用并且关系相对恒定的两味中药的配伍形式,一般情况下属于中药学配伍关系的相须和相使,也有部分属于相反相成的药对,它是治疗疾病时的最小用药单位和用药组合。

  笔者就“药对”在中药学教学中的价值探讨如下。

  用语简洁,便于学生理解“药物七情”的概念

  “药物七情”,是指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间的六种配伍关系,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这一概念在学生们的意识中经常和“医学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相混淆,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从药物配伍关系上来认识和理解。为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用“药对”来深化“药物七情”。在讲述药物“七情”的具体内容时,用“药对”导出“药物七情”。例如,临床经常以荆防(荆芥—防风)、知柏(知母—黄柏)、二活(羌活—独活)、银翘(银花—连翘)等药对形式开方,所举药物临床常用,所用语言简洁,更说明它们共同使用可以提高药物疗效从而导出“相须”含义;以黄芪—茯苓、石膏—知母等药对导出“相使”含义;以茯苓—醋、人参—莱菔子导出“相恶”等。这样举一反三,以直观的药物实例来强化概念理解,使学生学起来印象深刻,“药物七情”就清楚地被界定在中药学的概念体系当中,不至于再将其视为“医学七情”。

  体现药物共性,便于学生记忆常用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应用是临床用药的核心内容。但由于中药学专业性太强,内容枯燥乏味而繁琐,因此学生普遍感觉难学、难记。笔者认为以“药对”为归类依据,将各章不同药物和不同章节的药物进行串联,形成中药学习链,可起到简化学习内容、缩小记忆量,使中药知识得以系统化,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中药药性、功效及应用。临床常用药对是以共有功效为前提,比如人参和黄芪,都是补益药物之中的补气药,出现气虚病症时两者即可同时使用并让学生掌握三点内容:人参和黄芪为常用相须药对;二者药性皆为甘温,合用其补气力量更强;主要用来治疗气虚所导致的各种病症。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药物的共性也可以通过民间谚语、顺口溜的形式阐述药对。如“附子无干姜不热,石膏无知母不寒”,“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及“黄柏无知母则忧”等,在兴趣的基础上体现“药对”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突出药物个性,利于学生在临床中准确用药

  药对配伍是人们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特殊形式,是组成中药处方的核心内容,具有与处方相一致的基本主治功能,但“药对”中也体现同中有异。因此,在教学中,深化对药对的识别,找出相同中的不同,可增强学生学习中药学的临床用药意识,使对中药学的掌握顺利从理论走向临床实践。比如“药学三黄”——黄芩、黄连、黄柏都能够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且力量雄厚,临床上经常共同使用治疗体内湿热或者火毒病变,但黄芩偏于治疗上焦湿热火毒,黄连偏于中焦,黄柏偏于下焦,学生只有把握“药对”的不同点,才可以通过具体病情进行药物的筛选或偏重。通过“药对”把“药—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药对”的特色,为今后临床遣方用药打好基础。

  相反相成的药对,是指性能相反的两味药物在功用上的协调相成,体现了药物治病的灵活性。笔者依据教材内容,对这类“药对”进行了归纳。如寒热并用药对(如麻黄—石膏、大黄—附子)、补泻兼施药对(如枳实—白术、泽泻—白术)、升降相随药对(如麻黄—杏仁、柴胡—枳实)、散收同用药对(如干姜—五味子、桂枝—白芍)等,通过对其配伍特点的解说,使学生认识到,当临床出现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的复杂病机时,利用药物间的相反相成,则更能扬长避短,收到好的效果,这样逐步培养了学生临床用药的灵活性。

  总之,在中药学教学中,通过对“药对”同中有异的阐释以及相反相成药对的糅合,可使学生执简驭繁、一目了然地接受专业知识,为学习药学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