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紧扣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聚焦中医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医(备案)诊所的规范化管理,精准普法、综合治理、闭环问效,中医(备案)诊所医疗服务监管体系持续优化,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群众的中医药服务获得感不断增强。
精准普法,多措并举提升法治意识。
紧盯机构这一中医药服务供方,强化机构、行业自治,通过自学自查、培训竞赛实现广泛覆盖。将“一法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山东省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宣贯作为中医(备案)诊所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常态化要求机构开展依法执业自查,并整改完善。组织开展全市中医药系统“一法一条例”等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技能竞赛,制作发放依法执业明白纸,系统解读法规精神,全面把握掌握情况。
紧盯群众这一中医药服务需方,拓展宣教网络、创新宣教载体,通过全口径、持续性输出达成深度渗透。将中医药法相关内容纳入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的建设标准、功能要求,宣教即普法。辖区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宣教基地23个,实现了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全覆盖。将普法宣传作为“中医中药中国行”“扁鹊文化泉城行”等主题活动规定动作,年均开展巡讲宣教不少于120场,线上线下、传统媒体新媒体全口径持续宣教。
综合治理,制度创新信息助力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强化制度创新。作为全国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2017年12月即启动中医诊所备案制管理,出台《济南市中医诊所备案办事指南》《支持备案制中医诊所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在医保申请、容缺办理、税费减免等方面疏通政策堵点,率先推开中医诊所备案管理。联合市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研究出台《中医(专长)医师执业注册流程》,打通民间中医“合法”转正路径,该做法入选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二是统一执法标准。细致梳理中医药法、《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等32部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中医诊所执业资质、执业行为、处方管理、中医医疗技术等内容,组织制定了《中医药服务监督执法工作指引》,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及法律责任,统一法律适用、裁量基准。推行区县交叉互查执法模式,互查互促提升监管水平。
三是强化信息助力。研发并在3个区县试点运行中医诊所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实现诊疗服务数据电子化、电子处方流转、智能辅助诊疗等功能;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有关统计平台为主,以机构填报为辅,探索建立中医药信息监测“驾驶舱”,准确把握中医药特色监管指标,借力信息化手段持续提高治理效能。
闭环问效,纠建并举复查赋能确保治理实效。
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通过优化准入、规范管理、专项监督,动态掌握辖区中医诊所情况,辖区内共有中医(备案)诊所1027家,建立监管台账,完善监管档案,实施动态监管。
二是拉网检查高压震慑。组织卫生监督机构对全市中医(备案)诊所和中医(专长)医师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一查到底。2023年,共行政处罚18件,罚款16.2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8136.67元,责令停产停业1件,不予处罚1件。
三是双管齐下“打假”到位。紧盯中医养生机构宣传疾病治疗作用这类线索,开展中医养生机构监督检查。2023年,检查中医养生机构152家,并对2起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的案件进行行政处罚,罚款9万元,严厉打击以“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健康咨询”为名或假借“中医中药”名义非法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
四是回访复查案例警示。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对专项行动发现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作用,定期梳理汇总典型案例并进行通报,以案释法压实治理成效、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切实维护群众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