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医疗聚焦
多措并举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24.06.16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旨在围绕区域内群众急需、医疗资源短缺和异地就医最突出的专科医疗需求,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在区域、省域建设医学高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合理分布,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减少患者的跨区域流动,助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项目逐步由点及面推广以来,取得了不少成效。实现输入医院与输出医院的同质化,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

  摸清家底、文化引领,夯实区域医疗中心发展基础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要定位是,能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疾病防控、医院管理等方面代表区域顶尖水平。协同国家医学中心带动区域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水平提升,努力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截至2023年7月29日,我国已先后确定五批,共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五批项目的数量分别为10个、16个、24个、26个、49个,呈逐年上升趋势,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其中,河南共12个,占比9.6%。

  摸清家底,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是医院制定精准施策的关键步骤。输出医院与输入医院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个差异有多大,在哪方面的差异大,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调研评估,包括文化差异、财务状况、运行机制、制度差异、专科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医院进行SWOT分析,分析医院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会与挑战,挖掘输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发现输入医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针对以上分析的结果,明确医院发展的目标,制定适合医院未来发展的方案与措施,进而更好地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凝心聚力和文化引领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只有在积极、协作和有活力的文化氛围中,医院才能不断进步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由于输出医院和输入医院多数不在一个区域,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方面难免存在差异,采取多项措施消除文化的差异,才能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脚步。医院文化包含三大理念,分别为党建引领、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就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目标,若想实现该目标,需要医院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

  首先,医院要坚持“党建引领”。医院领导层应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他们应该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切实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提升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公立医院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其次是坚持“以人为本”,医院应努力打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购置先进的设备设施,重视优秀人才的招聘培养,健全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同时医院领导者应该树立榜样,传达积极的价值观,并鼓励员工参与文化建设。最后,应该坚持“创新发展”,通过创新发展的理念,汇聚全院职工的人心,不同院区,输出医院与输入医院全体职工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内部沟通、建立信任、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结合成一个紧密的团队。创新发展也是消除不同院区、不同层次人员、输出医院和输入医院之间差异的最好方法,文化引领是做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关键。

  培养人才、填谷造峰,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人才队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在发展过程中,医院一定要对人才进行合理应用、科学管理与有效开发等,使其可以发挥应有的价值,从而推动医院目标的实现。同时,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公立医院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医院应该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使用。针对人才资源管理问题,医院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

  首先,输入医院要充分利用输出医院的人才队伍优势,为输入医院的专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带领科室做好学科、专科建设,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第二,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顺应新医改的形式,培养人才资源管理的意识。第三,采用“双循环”的模式,不断成批派出人员到输出医院进行学习,使输出医院和输入医院形成互派,早日实现同质化。第四,要完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招收优质的高层次人才,构建专业的医疗人才队伍。最后,医院要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健全相关的教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人才发挥更大的价值,更好地建设医院。

  医院作为社会服务机构,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医院的发展水平,满足区域内的医疗需求,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来,多是多院区的形式存在,医院应该根据不同院区所处区域内的特点,确定服务方向和定位,整合医疗资源,做到合理的错位发展。医院定位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当地人民的医疗需求,因此,医院应该根据区域内的特点来确定自身的服务方向和定位。对于城市而言,可以进行多城区、多院区建设,逐步发展为大型综合医院,从而拓宽服务面积,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在医院学科体系中,填谷造峰是一种战略性的举措,目的是通过优化学科专科的架构,打造精专突破、尖端造峰的学科建设新高地。学科建设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长期、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是办院水平、办院质量的集中体现和标志。输入医院要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结合输出医院的特点,明确填谷造峰的目标,明确哪些学科是主要发展的方向,哪些学科是次要的发展方向,合理学科建设布局,培育学科发展特色,加强学科动态管理,达到起尖峰、建高原、补洼地的效果。除了加强学科建设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医院需要优化人才支撑体系,打造高端引领、架构合理、技术精湛、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新高地。

  整合资源、区域引领,实现同质化高质量发展

  输入医院通过整合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学科研的发展。第一,医院院内需要整合,来自不同部门、学科、专业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务、技术、设备、信息等内容,进而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第二,医院不仅需要内部各科室相互配合,共同协作,还需要与其他医院合作,通过共享知识、经验、技术等等,共同解决难题,推动医学科研、临床实践、医疗服务的创新。第三,充分利用当地政府出台的关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相关支持政策,将能够利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不断创新,共谋发展。

  医院通过打造独有的特色,可以在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选择几个优势学科大力发展,建立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提高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平台,从输出医院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同时推动创新技术的应用,例如远程会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作为中医医院,医院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例如针灸、推拿、日间病房等。医院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独特的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提高核心竞争力,以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学术是医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引领医疗服务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障。借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力量,医院可以跟输出医院合作,完成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学术活动,例如申请课题、发表高质量的文章、开展高质量的讲座、学习输出医院的科研思路等等,提升临床科研的措施,提高医院的整体科研水平,打造学术高地,达到学术水平在区域内领先。

  医院的信息技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输入医院与输出医院同质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领先包含数字化诊疗技术革新、学科体系重构与再造、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智能化医疗与健康生活环境等等。医院应该提升互联互通的水平,借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平台,开启远程会诊,让百姓在本市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信息化赋能可以帮助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同质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国家区域医疗中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应该充分考虑可持续性和创新发展,以建设重点专科专病门诊为手段,提升区域内诊治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就诊比例,解决“看病难”问题,减轻医保基金支付压力。同时完善和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优化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全方位实现同质化。一方面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真正享受到国内知名专家的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输入医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打造了一只“带不走”的优质医疗专家团队,形成有序就医格局,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最终落到实处。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