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中医药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2024.01.10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包括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还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高等中医药院校也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遵循共享发展理念,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以中医药特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推进社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居民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

  中医药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

  开展中小学生群体为主的中医药文化教育。中医药院校为中小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环节。中医药院校在社区开展中小学生群体为主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培育新一代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青少年,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健康、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群众基础、也有利于中医药人才的选拔。

  中医药院校要贴近社区中小学生实际,普及适宜掌握的中医药知识,发挥中医药文化育人功能。一是道德观教育。倡导“仁者爱人、大医精诚”的道德追求,把中医药职业道德精神作为首要内容融入学生品德素质教育中,引导学生以参加抗击新冠疫情的医护工作者为榜样,不断提升道德水平,矢志服务社会。二是健康观教育。塑造“身心平和、道法自然”的健康标准,把中医药健康观作为中医药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尤其要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如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通俗易懂地传递给学生,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三是生命观教育。提升“尊生贵生、崇尚生命”的认识,将中医生命观融入自然科学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四是生态观教育。传播“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文明理念,人体健康与自然界极为密切,引导学生主动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和传播者。

  开展老年群体为主的中医药健康教育。中医药在健康教育、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康养结合中有独特优势。中医药院校为社区老年群体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老年教育,明确“老年人群是社区教育的重点服务人群”。

  中医药院校要贴近社区老年群体实际,普及老年群体易接受的中医药健康教育,以期无病、少病、晚病或不得大病,身心健康而延年益寿,促进健康老龄化。

  一是传播健康理念。帮助老年人掌握健康标准,引导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将主张“治未病”的中医药健康理念和个体健康养生融合在一起,并贯穿生命全程。二是科普中医知识。中医讲求治病求本,审证求因。老年人明白病因,即可“治未病”,也可防微杜渐、事半功倍。三是开展中医干预。中医干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治未病”,引导教育老年人结合中医体检,运用非药物疗法调理体质、疏通经络,维护健康,另一种是疾病非医疗干预,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社区居民接受中医药健康教育,改善平日膳食结构,加强健康管理,实现有效控制血糖。

  开展优化社区治理为主的宣传教育。中医药院校开展优化社区治理的宣传教育,是对社区教育内涵始终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融合的遵循。2016年7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社区教育优化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院校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有选择性地开展优化社区治理的宣传教育。中医药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特色在于既有中医药专业资源,又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资源。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开展优化社区治理为主的宣传教育。可重点选择学校周边社区、农村社区,联系社区治理实际需求,开展宣传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利民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还包括每个阶段集中的社区治理任务教育。

  推进中医药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建议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各级政府发挥推进作用

  支持中医药院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院校不仅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机构,还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主体。地方各级政府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制度、政策、经费安排上支持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附属医院发展,这是中医药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前提。要引导多元主体合作。共享发展并非自发形成,党和政府要作为核心角色主导牵引,各级政府要在中医药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过程中,引导和感召多元主体有效配合,协同互动,在社区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发挥自身职责和效能,是中医药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关键。要坚持激励与监督并举。中医药院校提供专业资源,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资源及其他方面的教育需求。政府也要为中医药院校参与社区教育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强化中医药院校的社会认可。同时,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多元主体对中医药院校参与的社区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以监督中医药院校规范化参与社区教育。激励与监督并举,是促进中医药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良性发展的保障。

  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增加优质资源供给

  学校构建服务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对内整合职能部门、各相关学科专家和师生、政工干部等形成一支由教学、科研、临床、管理等多领域组成的育人队伍。对外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协调功能,与服务社区教育的多元主体积极互动,形成多方联动的社区教育格局。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要发挥学校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调查研究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不断升级,围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老年健康教育、优化社区治理宣传教育的实践指向,需做持续动态的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形式。学校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借助社区教育平台,以开展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式,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社区教育需求调查研究。要研发优质社区教育资源。中医药院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是两个独立系统,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异。中医药院校要让社区居民共享教育资源,必须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研发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

  拓宽社区教育渠道,逐步实现社区教育均衡

  社区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要在共建共享中促进均衡。具体来说,就是要拓宽社区教育渠道。要形成社区教育传播链,本质就是让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形成传播链式效应。中小学生和老年人向家庭向社会传播中医健康观及养生保健常识,培训中小学老师,培训各种养老机构人员,他们可以继续培训更多的社区居民。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中医药院校师生要以各种志愿服务形式服务社区教育,如课堂讲授、讲座、义诊等各种送教,还包括与市县政府共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教育基地。通过开放校园等形式,邀请中小学生到中医药院校游学,社区居民到校园参观体验。要构建线上线下互通学习平台,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搭建线上线下互通学习平台,让处于求学和就业状态的中青年人群参与社区教育,中医药院校师生也可以在不离校的状态下服务社区教育。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