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宜扩大到大学层面开展
2023.10.26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当前,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正在全国上下逐步深入,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和热议,为树立全民中医药文化自信进而升华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硬核助力。虽然中医药文化在中小学校园普遍开花,热度不减,但是对于占据我国教育比重半壁江山的大学校园来说却显得冷清许多。对此,笔者急切呼吁将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扩大到大学校园,促进中医药文化进大学校园,引导教育大学生把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自觉来坚守。

  一是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大学校园是传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需要,从文明发展的高度“传承精华”。毋庸置疑,中医药文化是持续传播时间最长、传承发展历史最厚重的医学文化之一,从古至今为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这一绵延数千年的呵护使命,得到了无数中医药人跨越数千年的坚守,创造了无数的生命奇迹,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生息作出了杰出贡献。如果说,世界上哪个文明对生民作出的贡献最大,那么中医药文化当之无愧,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长河中呵护了人民生命健康。至今,中医药仍在为生命健康默默奉献,足以让每一名中华儿女铭记于心。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大学校园,就是要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进入全国最高学府传承和弘扬,成为大学生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使中华文明更盛,让中华文化更红。

  二是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大学校园是让大学生更好地认知中医药文化的需要,从加大学术研究的角度“守正创新”。中医药文化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仍热度不减、气势不衰,根本原因就是中医药对于解决人体健康问题有用、好用,这是经过数千年历史证明的正确结论。中医药使人体阴阳平衡、五行谐调,同时考虑到四时节气变换或特定因素影响,若发生失衡,则以药石之力调节到平衡状态,恢复正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中医药理论关于人体机制作用平衡的整体观念,决定其是在充分尊重和发挥人体免疫等微观调节作用的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的医学体系、哲学体系、文化体系。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大学校园,就是要对中医药更好地加以研究、完善和提升,达到“守正创新”的目的。

  三是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大学校园是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政策深入实施的需要,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角度互相借鉴提升。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已经铺开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有的也存在着“走形式”的问题,如进入不深入,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解渴;宣讲不接地气,隔靴搔痒,学生一头雾水不理解等。面对这些问题,要想进一步深入,需要大学等新鲜力量加入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行动中,借助大学的力量共建。对于大学来说,前有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形成的工作经验可以借鉴,后有大中小一体化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系统化优势,可以整体规划,合力推进。如,以中医药文化进大中小学校园为平台,建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体系,一体化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行动。可以借鉴此前工作经验,吸取教训,研究对策;可以借助大学书院制模式,将一定地域内的大中小学校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行动纳入书院工作计划集中开展,这样可以整合有关资源,实行中医药修习学分制考核或中医药文化素养认定,能有效避免“走形式”的问题。

  总而言之,中医药文化进大学校园非常必要且切实可行,亟待组织开展,以弥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中缺失的大学校园一环,达到更佳的效果。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