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专业社团实践育人模式
2023.08.16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河北中医药大学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专业社团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中医药专业特色为抓手,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优势,积极改革、不断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专业社团实践育人新模式。经过多年总结积累,以扁鹊医学社为代表的专业社团,在实践育人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长效机制和运行模式,达到了高尚医德与精湛医术并举的育人成效。

  坚持将导师言传身教与学生自身成长需求相结合

  以扁鹊医学社为代表的专业学术社团建立了由二十余位中医专家教授组成的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其阅历丰富、造诣深厚、言传身教等优势,满足了青年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水平、巩固中医学术思想、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成长需求。建立了“三纵三横”立体交叉育人网络,纵向学生之间“互教互学,互帮互助,互促互进”与“班级授课,社团补充,临床提高”横向之间交叉融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结合教师的自身优势,社员们和老师一起研读中医药经典著作,学习古代朴素的中医思想,经过实践学生诊治与老师符合率达80%以上,坚定了社员们传承发展中医的信念和信心。师生还一起进行科学研究,编写、出版了《李士懋教授论阴阳脉诊》和《中医学子早成名医的捷径》等著作,提升了大学生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专业社团积极为学生开辟更多更广阔的平台,开展了推拿功法练习、太极拳普极等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悟,在学习中成长。

 坚持将提升医术水平与加强医德修养相结合

  专业学术社团通过中医专家进行有针对性指导活动,学生在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中,改变单纯跟师学习模式,采用“跟师学习、独立诊治、教师指导、反思提高”四步实践教学法,即让学生先观摩教师诊病,放手让学生独立诊治,老师把关,迫使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治疗水平,学以致用,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水平。在门诊跟师学习中,学生直观体验优秀中医专家高尚医德,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医德修养和医术水平同步提升。社员们还跟随中医专家走进社区、农村,为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送医上门等,提升了服务意识。专业社团多次深入光荣院、敬老院、托养院、脑瘫康复中心、福利院、特教学校、孤儿院等,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对弱势群体开展精准帮扶,讲解康复保健知识,进行推拿、按摩、刮痧、艾灸等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多渠道的跟师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水平,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医德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坚持将日常活动与大型特色活动相结合

  专业学术社团积极采用“三结合”(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临床跟师学习和日常自主学习相结合)日常活动模式,根据社员知识掌握程度和研究方向等进行分组,每周开展一到两次小组学习,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学习,高年级对低年级社员按计划授课指导,社员间相互学习、交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发挥专业学术社团专业突出、组织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举办了中医论坛、中医经典故事、方歌朗诵会、中医药养生文化节、术语书写大赛、中药文化展、技能大赛等大型学术文化活动,原创制作了《中医药名家传奇画册》以及《河北中医名家传奇画册》等,提升学生对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理解。社团每年举办中医论坛,促进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坚持将巩固专业知识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

  专业学术社团坚持围绕“读经典、拜名师、早临床”的主线,打造了“读、学、研、练”社团实践育人基本框架体系,逐步建立“厚基础,强理论、重实践、拓素质、早临床”多层次人才培养实施体系,创建了“以学习经典带动基础课程学习,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学习,教师答疑解惑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小组交流带动集体学习,参与社团学习带动所学专业互相促进”的“五带动”中医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不同的学习形式下,社员们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开阔了眼界,互通有无;通过交流,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增加大家学习中医的兴趣,提高了对中医的悟性。同时,组织专业社团大学生通过参加全国及省市级知识竞赛、创业大赛、科技竞赛等活动,让大家在竞赛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在收获成绩的同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