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执行主任于非在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分论坛四上作报告。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型预训练聊天模型(ChatGPT)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该软件使用方便快捷,只需向ChatGPT提出需求,即可实现文章创作、代码创作、回答问题等功能。从底层逻辑来看,ChatGPT的成功本质上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表示和调用方式产生了重大变革。
在中医药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它可以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以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效果。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对中医药的药物组方、药效、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中医药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辅助中医医生进行病例分析、辨证施治等。
此外,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也可以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借鉴和启示。中医药讲究辨证施治,注重个性化治疗,这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推荐、个性化医疗等理念相符。《智能简史》一书中提到,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方面,其通过强大的算力和超大的数据,把现有的算法模型发挥到极致,但是对智能本质理解的缺乏则会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借鉴中医药阴阳平衡理论,我们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促进宇宙的稳定和平衡发展”的概念,也让中医药理论指导我们对人工智能本质进行理论数学化的理解。
与此同时,针对ChatGPT不回答医药问题、对中文理解较差、对中医药理解较差、没有中医药专家反馈、中医药数据不足等情况,我们认为ChatGPT不能直接用在中医药领域。为此,我们和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开发了专门针对中医药领域的中医生成型预训练(GPT)系统,该系统可用于中医药研究、临床医学、中医药文化传播等领域,由此建设起中医药产业大脑,助力中医药产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医GPT不仅具备先进的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图像、视频等,还具有RLHF(ReinforcementLearningfromHumanFeedback,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功能,让结果更符合人类预期。同时,基于预训练模型和Transformer架构,我们将中医药专家的反馈及时输入大模型,通过微调进行持续更新迭代,以适应不同场景。
此外,中医药GPT系统还包含《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中医药专业书籍和期刊文章、中医药诊断和治疗案例、中医药科普文章、中医药论坛和社区、中医药标准规范、中医药视频和音频资料等大规模中医相关语料。基于庞大的语料库,中医GPT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中医药研究、临床医学、中医药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实现更精准的智能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