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使命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不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更要在课程教学中推进实践研究,切实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针。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经典诵读教学中努力探索这一结合,积极拓展实践研究。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民族精神的源头。在经典中闪耀着穿越时空的真理光芒,是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洞察未来的阶梯,是我们认识清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营养剂。学经典、读经典可以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经典诵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特色项目,旨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协作诵读这一传情方式,吸引学生深入学习经典,亲近伟人深邃思想和崇高志向,开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教学目标。
经典诵读在关照现实中更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经典诵读始终围绕现实问题展开。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学校特点、中医药文化特色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以期在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医药文化的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经典诵读在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中展现时代风采。疫情期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经典诵读教学方式转为线上,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课前主要以学习通开展教学。教师提供诵读的内容范围,主要推荐三大类经典作品书目,即马恩经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等)、《习近平用典》以及中医药经典,以电子版形式发送到学习通资料库;与此同时,教师布置学生以自行组合、协作诵读的方式开展活动。学生则围绕主题选择经典内容与建构理论关系,进行诵读与发表感想,最后以3分钟左右微视频的形式加以呈现并上传至学习通分组讨论通道,师生共同评分。课中主要以腾讯会议直播开展教学。教师将微视频制作评分较高的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并发起讨论,从经典内容的选择、关联与意义到小组诵读方式再到微视频制作的技术等多方面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碰撞中启迪新思想。课后主要以学习通开展教学。各小组根据课堂讨论对经典诵读微视频进行反思和修改,提升理论认知和技术能力。
经典诵读在学生反馈中考察教学成效。经典诵读活动,无论是从主题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与手段上都使学生印象深刻,收益颇多。很多同学反映通过对经典的内容选择、关系架构、诵读与感想以及微视频的呈现方式,在内容与形式、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结合中,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比如人民立场、科学实践观、唯物辩证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的医乃仁术、格物致知、辨证施治等相通性的深入认知。学生们深感挖掘这种契合性与相通性,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医药文化可以丰富和补充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经典诵读可以勉励中医学子坚定信念、志存高远,担负起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为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而奋斗拼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经典诵读活动,时刻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技术支持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在教学改革创新中构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场域,在与中医药文化结合中不断加强思政课亲和力、吸引力与感染力,并持续打造高质量思政课堂,实现培根筑魂、启智润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