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作为药食同源的佳品,古人对它很是推崇,誉之为“菜中灵芝”。不少诗词中都有它的身影,如唐李商隐的《访隐》中有“薤白罗朝馔,松黄暖夜杯”的句子,北宋梅尧臣的《田家》中有诗句“灯前饭何有,白薤露中肥”。
薤白也称藠子、小野蒜、野葱,《中国药典》记载,薤白的来源有两个,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薤白主产于东北、河北、江苏、湖北,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后可入药。历代本草典籍中都不乏对其功效的记述。如《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曰:“薤,味辛,温,无毒。主治金创创败。轻身,不饥,耐老。生平泽。”《本草经集注》和《食疗本草》也都收录了薤白。薤白味辛、性温,归心、肺、胃、大肠经,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作用,常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泻痢后重等症。
宋代罗愿曾说“物莫美于芝,故薤为菜芝。”《本草纲目》对其也很是推崇:“薤,味辛气温。诸家言其温补,而苏颂《图经本草》独谓其冷补。按:杜甫《薤诗》云: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亦言其温补,与经文相合。则冷补之说,盖不然也。又按:王祯云:薤生则气辛,熟则甘美。种之不蠹,食之有益。”作为食材,薤白具有独特的葱蒜味,营养成分丰富。经常食用薤白可润中补虚、强健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