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桑蚕历史悠久,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桑树,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桑”字,还有人们熟知的沧海桑田、桑榆晚年、桑弧蓬矢、桑梓之地等成语,可见桑已经融入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桑叶不仅可以入诗,还可以入食入药,祛病防疾。《神农本草经》认为桑叶“主除寒热出汗”。《本草经疏》中载:“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桑叶具有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等多种作用,但在其清散的同时又有收敛固涩的功效。中医学认为,桑叶以经霜打后者药效最佳,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桑叶还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清代鲍相璈《验方新编》记载了一则桑叶治愈常年盗汗的故事,“带露桑叶瓦上焙干为末,空心米汤调服二钱,数次全愈。有人睡后汗出,遍身衣被皆透,二十年不愈,后照此方服至数日断根,真神方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撰写《丹溪心法》时亦记载:“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最止盗汗。”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桑叶具有降血脂、抗粥样硬化、降血压、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能够增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起到抗衰老作用,其中的生物碱及桑叶多糖还能降血糖。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