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2022壬寅岁 大寒话养生
2022.01.24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月20日进入大寒节气,大寒的重要性在一些民间谚语中早有体现,如“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白雪定丰年”等。从中医五运六气角度来说,大寒节气是气运交接的节点,从此时便进入壬寅岁气化运行模式。《黄帝内经》强调“必先岁气,无伐天和”“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现结合壬寅岁运气特点分析,给出养生治未病建议,供大家参考。

  壬寅岁运气常位分析

  2022壬寅岁,为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属于运气同化之“同天符”,因运生气,又为小逆之年。初之气(1月20日~3月19日),客气少阴火,木火相得,“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春天会如约而至,但要注意预防温病发生。二之气(3月20日~5月20日),客气太阴土,风不胜湿,春季雨水时至,注意倒春寒。三之气(5月21日~7月22日),客气少阳火,夏季偏热,“善暴死”,心脑血管病患者需格外注意。四之气,客气阳明燥金。五之气,客气太阳寒水,秋高气爽,冬季应时而至。终之气,客气厥阴木,冬季较往年多雾、多风。

  全年整体运气特点,木运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少阳司天,火淫所胜,温气流行,金政不平,以风火相煽为特点,对人体肝、肺、脾系统影响较大。但是“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运气变化受多因素影响,具体还以实际为准。

  大寒养生注意事项

  顺时调摄护“生气”

  大寒过后阳气萌动生发,应遵循《黄帝内经》四时调养原则,顺应生发之气。起居上,应早睡早起。注意调畅情志,保持良好心情,以疏肝养肝;适当增加运动量,选用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

  佩戴香囊辟疫气

  佩戴香囊辟疫是传统民俗。推荐1款自制辟瘟香囊:药取羌活5g、大黄5g、柴胡5g、苍术5g、细辛5g、吴茱萸5g,上六味药打粗粉,装香囊。置于室内通风处,或佩戴胸前,夜晚置于枕旁,适时更换。既往有花粉、香水等过敏者慎用,并注意防止儿童误食。

  参以方药调“运气”

  运气方药:柴胡5g,制半夏5g,炒黄芩3g,生甘草5g,薄荷5g,当归5g,白芍5g,枳壳5g,草蔻仁5g,生姜3片。此方源于清代学者王勋《慈航集三元普济方》,是依据壬寅岁运气特点所组之方,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每周1~2剂。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食疗组方

  莴笋炒豆豉

  根据运气理论,大寒时节宜以咸寒调上,以辛凉调下,以酸和调中。莴笋性凉、味甘、微苦,利五脏、通经脉。豆豉性平、味咸,归肺、胃经,可和胃除烦,解毒,去寒热。《本草汇言》载其“治天行时疾,疫疠瘟瘴之药也”。

  做法:莴笋250g(切丝或片),豆豉25g,蒜泥等适量调味,植物油煸炒。每周2~3次。

  覆盆天麻汤

  针对初之气,少阴君火客气,宜治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覆盆子,味甘酸、性平,入肝、肾经,现代药理学发现其有抗禽流感病毒功效,对心血管亦有保护作用。

  做法:以覆盆子30g、天麻20g、排骨100g、生姜适量,煲汤。每周1~2次。

  加味三豆汤

  根据“岁谷宜丹,间谷宜豆”,推荐此汤。

  做法:黄豆、黑大豆、赤小豆、绿豆各30g,加水适量,小火熬汤,可加冰糖调味,亦可配粳米煮粥。每周2~3次。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