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药常识
芦苇: 清热 生津 除烦
2021.12.3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芦苇的根茎可入药,名为芦根,性味甘寒,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等功效。近现代中医名家张锡纯在其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芦根的作用做了这样精辟的解读:“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阴养肺,则用根实胜于用茎明矣”。清代医家黄凯钧在其所著的《药笼小品》中还明确记载了芦根能退热却不犯胃气等特点,称其“清肺胃热,痘疹痧斑,可以煎汤代茶,取其甘寒退热,不犯胃气之良药也”。清代另一位医家黄元御所著的《玉楸药解》中还记载了芦根“消荡郁烦”的功效。

  芦苇的叶子也是一种中药,但有一个更好听的中药名叫芦箬,很多江南人家包粽子用的就是它。《玉楸药解》中记载其能“清肺止呕……治背疽肺痈”。

  芦苇的花不仅美丽,也有很多药效,比如止泻、止血、解毒等。古籍中记载,其煎汤内服可用于治疗霍乱、鱼蟹中毒等,外用亦可捣敷或者烧存性研末,用于止血。

  古方举例

  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黏滞不快者: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清·吴瑭《温病条辨》五汁饮)

  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生芦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三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随便饮。(唐·孙思邈《千金方》芦根饮子)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