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白露已至,秋意浓浓,宜敛阳护阴
2021.09.1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白露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故名“白露”。白露已至,秋意浓浓。白露节气后,气温渐凉。白天阳光尚热,然太阳归山后,夜间便觉丝丝凉意。清晨的草木上会凝结白色的水滴,闪耀出晶莹的光。

  起居养生

  天气慢慢转凉,起居需注意以下方面。

  早睡早起

  白露时,日常起居应当注意收敛阳气,养护阴气。《黄帝内经》中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宜早入睡,使阳气收敛、阴气渐生;早晨鸡鸣即起,使阳气舒张。调整合理的起居时间,使人体气机与自然一致。

  增添衣物

  入秋之初,白露之前,人体阳气仍充斥于外,可“春捂秋冻”,不必急于加衣。适当受冻,可使腠理渐合,阳气慢慢收敛于内,从而让人体平缓地、逐渐适应寒冷。而白露之后,草木凋谢,早晚皆凉,此时必须及时添衣加被,以防受寒,不必再拘泥于“秋冻”。

  谨防秋燥

  从白露起,典型的秋季气候开始了,也就是“秋主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以用加湿器来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使用加湿器时较好添加纯净水;还可以在室内适当多栽种一些花草。

  饮食养生

  养阴润燥

  中医认为“秋冬养阴”,白露后饮食首应注重养阴。同时因秋日燥邪较盛,容易损伤津液,宜多吃生津养液、滋阴润肺之品,可缓解秋燥。黑芝麻、核桃、杏仁、蜂蜜、银耳等食物均可滋阴养阴。还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药食两用之品,如麦冬、沙参、西洋参、太子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省辛增酸

  秋季,在五脏应肺,属金。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曰:“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中医五行学说认为,金克木,肺金旺则肝木衰,辛入肺,酸入肝,故饮食上应减辛增酸,以养护肝气。酸以养肝,助筋补血,常见的酸味之品有乌梅、山楂、白芍、五味子等。

  少凉多温

  白露时节,由于气候转凉,此时不宜摄入过多寒凉食物,应适当多吃温性食物,如龙眼肉、白露米酒、乌鸡等。不可食用燥热之品,以免伤阴化火。

  还要注意食物宜清淡且容易消化,以助调养胃气。现代人营养充足,不必过分强调“贴秋膘”,少吃肥甘厚腻。可以适当多吃鸭肉、泥鳅、鱼、虾、瘦肉、黑豆制品等,这些食物有清虚热、补阴血的功效。

  情志养生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明确告诉人们秋季养神的关键是“使志安宁”。

  秋季的三个月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经过夏季的长养开始收获,为冬季的闭藏做准备。保存人体的阳气和阴津,精神内藏,适当收敛升发之气,从而有利于来年春季阳气的升发。

  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因此,秋季养生在情志上应培养乐观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如多与朋友进行交流,以免心情抑郁;也可以通过秋游、登山等活动,观赏秋景,使心境安宁、神气收敛,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防常见病

  谨防常见病

  白露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很多人对于寒温交替的气候转换不适应,容易诱发感冒、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小孩、老人及体弱有宿疾的人尤其容易发作。易感人群此时应当防寒保暖,以免受凉感冒,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秋季腹泻也较常见,多是天气转凉后饮食不宜以及未及时添置衣物所致。

  进入秋季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用药,防止因早晚温差大使血压升高。这类人群也需要注意休息,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感冒而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穴位保健

  进入秋季,肺金当令,阴气渐盛而阳气渐衰,肺的肃降功能增强,气血的运行多趋向内敛,顺应自然界“秋收”之意。肺金克肝木,要注意养肝疏肝。还要注意健旺脾胃。总的来说,秋季养生重点在“养肺”“疏肝”和“调理脾胃”。

  养肺可通过循肺经拍打及按摩肺经上的穴位达到养肺润燥的目的。

  疏肝双掌心贴于乳下期门穴,顺着肋骨缘往对侧章门穴刮擦。每次至少擦120次,以舒适、发热为度。

  调理脾胃调理脾胃方面可按揉三阴交、膏肓穴。三阴交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及阴虚诸症的人群可经常揉按此穴。

  膏肓穴具有清肺养阴、益气补虚的作用。体质虚寒者,可在此穴位上进行艾灸。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