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创新形式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精品
2021.08.20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1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始播出,节目播出以来持续以超高人气霸屏多个网络平台。该栏目汇聚一众国内顶级学者、编剧和演员,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示中国古代典籍创作过程和深远意义,旨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引起了海内外观众的强烈反响。其中,5月2日播放的第四期《本草纲目》讲述了“药圣”李时珍的历史著述《本草纲目》的故事,当之无愧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一次成功尝试和一个***案例,对我们开展好中医药文化传播具有重要启发。

  精妙的情节设计、饱满的情感铺垫和创新的科技手段,是该剧引发观众共鸣的关键。全剧以李时珍著述《本草纲目》为主线,主要设计了李时珍少年随父习医、中年行医著书、晚年校勘出书三个情节,他历经三十载寒暑完成192万字皇皇巨著,用生命践行了“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诺言。该剧通过多个舞台实景的转切,运用现代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舞台技术实现“跨越时空对话”,穿插古人与今人、演员与主持、创作团队与专家学者的对话,在尊重史实的情况下作戏剧化处理。该剧以古籍为线索,把先贤创作艰深古奥的典籍显化为可听可观、可思可悟的舞台剧,使中医药文化内涵具象化,在情真意切的场景体验中,展现了古代中医药人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高尚品格,充分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医药人的卓越风采。通过镜头切换,可以看到现场多次戳到演员、主持人和观众的“泪点”,而无数观众在微博贴出“泪目”和“看哭”的留言,充分说明了该剧的广泛社会影响力。“爆款”舞台剧的背后,反映了推进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具有丰富的潜在可能性。

  在理念上,关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他者”立场。文化传播的主要目的在于触发或强化价值认同,而“他者”立场强调文化传播要尊重受众(或观众)的主体地位,从受众的立场去设计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方案,使文化传播的元素可共情、可信任、可感知。这就强调了要对中医药文化进行大众化解读、提炼、呈现和互动,突破以创作者“自我”为中心的传播立场,用丰富立体的方式展示中医药文化意涵,使文化意象进入受众的视野。久而久之,中医药文化自信就会水到渠成、不令而行。

  在素材上,善于从中医药璀璨历史中挖掘资源。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从卷帙浩繁的典籍中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著作来展示中医药文化的根与魂,这是《典籍里的中国》的一个创举。除了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外,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等一大批悬壶济世的名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典籍灿若繁星,以及当下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动实践,都是“讲好中医故事”的宝贵资源。如何实现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利用璀璨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在文化传播中推出更有震撼力和影响力的作品,值得我们去积极探索。

  在技术上,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表现形式。《典籍里的中国》把令人震撼的现代科技融入舞台表演,达到了“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效果,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在无形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中医药文化传播要融合现代科技和设备,这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要走向综合性办学定位,培养既有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能准确把握现代科技前沿的综合性人才,与时俱进地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手段,使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具现代感。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让我们享受了一次全新的文化盛宴,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另类表达”,必将对我们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精品带来新的思索。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