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提炼精神标识 引领守正创新
2021.08.02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近日,《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提出挖掘整理中医药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元素,确立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这是一项从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溯源寻根铸魂工程,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中医药文化精髓、引领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部自强不息、薪火相传、创造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彪炳史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医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是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的源头。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中医药文化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沃土,独树一帜,在历久弥新中淬炼了宝贵的文化特质和精神谱系。

  中医实践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中医发展。古往今来,伏羲发明八卦,开启文化之源;制九针,解除天下苍生病痛。神农尝百草寻良药,救夭伤之命而不惜献身。黄帝首创并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深化对生命、疾病的认知。扁鹊创立脉学,由表及里探知病因。华佗开外科先风,麻沸散、五禽戏治已病治未病。张仲景辨证施治,确立中医诊疗的灵魂。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为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启发。孙思邈完成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倡导“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大医精诚”。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药学分类科学先进,影响巨大。温病学派初步建立了中医传染病学,独步世界科技领域。另外,中医药人的从医理念亦体现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陈李济“同心济世”“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藻露堂“遵古炮制,童叟无欺”,同仁堂“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胡庆余堂之“是乃仁术”“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存心济世,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达仁堂之“只求药物真实,不惜重资,炮制之术必求其精”,天益寿药局之“但愿人少病,不虑药生尘”等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中医药传承发展构建“四梁八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屠呦呦、张伯礼、抗疫英雄群体以及千千万万中医药人循生生之道,以仁爱之心济世,以回春之术救人,以无畏之志献身,为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行为日积月累成为现象,一定是有一种精神在打底色,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体现。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是一代代中医药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淀的初心使命、精神追求、群体意识和责任担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时代的超越性。中医药人的每一次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都凝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孕育着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千百年来,生命至上,救死扶伤,守正创新,大爱无疆,舍身奉献,精益求精等,构成了***真切、***鲜明的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是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的一面旗帜,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作用。振兴中医药事业,需要广大中医药人砥砺奋进,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努力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民群众健康平安的贡献率。唯此,方不负历史和人民的期待。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