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管理 > 前沿理论 > 医院经营
民营医院经营洗牌,什么样的医院才能获得长期发展?
2020.09.14来源:医信邦

  随着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不断开放,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确实在不断增加,医生多点执业现象也愈发普遍。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6月底,民营医院数量达22755个,同去年相比,增加了1406个。

  新增数据可喜,但是,行业中不少已经建成的超大型社会办医机构,在大型公立医院的强有力竞争下,基本上很少有找到“北”的,不少甚至是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或大型国有企业的合作项目,可谓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但市场是残酷的,很多民营医院面临着既没有患者,也没有医生的窘境。

  一些作为大型私立医院或者大型医学城项目,成为了资本运作的标的,通过操作,在二级市场上成为了圈钱工具。还有的民营医院成为了房地产开放商的噱头。

  在风口上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资本获利退出,房地产商操盘赚得满满当当。但风停的时候,除了接盘侠和被挖的医护们,民营医院大潮还剩下些什么呢?

  究竟什么样的民营医院才能长久地在国内市场获得发展,实现真正良好的运转?我们观察到了以下几种模式:

  长庚模式——先进管理模式的借鉴

  作为台湾***经营绩效、规模***之医院,在入驻内地之前,“经营之神”王永庆已经为长庚医院制定了一套合理且有效的经营模式。截止至2006年,长庚医院每年营业收入约90亿元人民币,税后纯收益约45亿元人民币,资产回报率为15.55%。

  而在内地的发展,则是将这套模式的核心进行落地。这套模式的核心包括:

  01、“医管分治”,即医疗与管理相分离

  长庚医院有专门的管理系统负责各项制度的考察和制定,并针对问题提供意见和改善方案。经营管理团队解放了院长和科室主任,专心在医院和学科发展上;同时专门机构来执行监督决策等。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

  02、企业化管理

  以成本中心为依据实行分科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包括:

  “利润中心”制,即从财务上将各科系独立为一个单独计算损益的事业体,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出科室做到什么程度为合格进而设定量化指标。

  “三三三制”的个人绩效奖励制度,即将奖金分配到人的制度。具体是,将医生的年资、教学贡献、研究贡献、承担的行政任务、已有职务等归类统计,然后按各占1/3比例分为三个部分,***终计算点数,分配科室人员应得奖励的制度。

  此外,全面引进新的医疗技术,购置现代化高科技医疗仪器;建立合理的药品和设备采购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

  北大医疗——公立医院品牌资产***化

  作为方正集团大健康产业平台,成立于2003年的北大医疗,迎来了发展的第17个年头。像是2017年,北大医疗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集团营收同比增长约20%,其中医疗服务板块增长近40%,创新创投板块增长约30%,医药工业板块也实现快速增长;实现医疗设备和工程基建项目的统一集采;新增投资5800张床位,签署框架投资协议新增4780张床位……

  作为为国有产业集团改制区域公立医院、收购优质民营医院的北大医疗,不做“土豪式投资”,强调“下半场思维”。

  01、重视收购评估

  依托“北大医疗”本身的品牌公信力,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开业仅两年多,日门诊量已突破3000人,日在院患者量已突破800人。在现有专家中,有20余人在中华医学会或国际相关医疗学术组织担任主委或副主委,有30余人担任国内外医学杂志主编或编委。

  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为龙头,北大医疗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疗服务网络,拥有三家三级综合医院、六家专科连锁机构,加上正在推进改制、并购、整合的医院,旗下床位超1万张。

  把好入口是北大医疗收购医院的投前评估的重要方面,而更重要、更艰巨的是大量医院的投后管理,建立起医疗集团的管理体系和标准。宋金松强调,北大医疗对医疗服务的投后管理将更加强调精细化运营。

  02、从纯医疗,到大健康

  在医疗投资有相对成熟的运作以后,2018年北大医疗进一步布局大健康,计划形成“医疗服务+创新创投+医药工业”三轮驱动,有机协同,尤其是在投后和管理输出、产业投资、创新投资、践行人才战略等方面,布局长远。

  转型之下,北大医疗发展目标亦十分明晰。按照新战略规划,北大医疗将致力于医疗服务、创新创投、医药工业领域,努力打造具备现代化医院管理输出能力和新技术创新孵化能力,构建完善的互联网医疗和健康险体系,在制药领域具备创新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健康龙头企业。

  同时,北大医疗现任掌门人宋金松认为,北大医疗并不是单纯的资本性企业,其本质仍然是社会办医领域的医疗产业。在打造医康养产业链条的同时,北大医疗将打造全新的“产学研”与“医教研”链条,反哺北大医学。

  爱尔眼科——专业连锁成就规模效应

  目前,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已在全国30个省市区建立400余家专业眼科医院,在国内民营医院中,品牌价值高居榜首。2015年,爱尔眼科正式进军香港。2016年,爱尔眼科收购了美国著名眼科医疗机构王明旭眼科中心,成功登陆美国医疗市场。2017年4月,爱尔眼科再次完成对欧洲眼科连锁眼科医疗上市机构——巴伐利亚眼科的拟收购,实现业务向欧洲的扩张,同时引进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全球***的眼科医疗机构。到了2020年,爱尔眼科再次鲸吞30家眼科医疗机构,并不断朝着基层发展、线上转化的目标前行。

  一家医院要成功运营,首先需要良好的口碑,口碑源于服务,服务一方面来源于有效的内部管理,另一方面来自患者对医院医生的认可,以及医生对医院的认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爱尔眼科创立之初,创始人陈邦尝试过与公立医院捆绑、单体专科医院等多种形式。但制度制肘、人才流失等问题,层出。***后,陈邦选择了他人或单位合资的形式成立连锁医院。

  爱尔眼科从创立之初独创专科医院“连锁”经营的模式,在眼科医院成为热门专科之初,开拓了一条道路。随着连锁网络盈利能力的全面成熟,地级市三级网点的布局逐步完善,公司进一步将三级连锁拓展至“中心城市-省会-地级市-县”四级连锁模式,这样的商业模式与国家近年提出的分级诊疗模式是异曲同工。

  爱尔的连锁模式,采用标准化复制流程,有效的缩短了医院前期建设的时间。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上也可以复制管理经验,在信息系统的利用上,也可以通过统一布局,实现管理成本的规模效应。

  现阶段,各种资本则往往通过成立下属投资平台,由平台公司以相对合理或较低的成本收购医院,打造连锁专科医疗集团或大型综合医疗集团,之后再通过IPO或者出售给战略投资者,达到退出的目的。

  但民营医院在中国特殊的地位及发展历程,导致民营医院乱象丛生。其中的管理风险更不容忽视。政策利好与资本青睐让民营医院再次迎来发展的机遇,但如何立足自身特色,立足品牌优势,进行详细、合理、可持续的管理经营规划。对于无论投资者,还是想要在民营医疗建立起事业的医疗从业者来说,都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功课。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