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长夏养生防湿护脾是关键
2020.06.30来源:中医中药网

  农历六月,古称长夏,此时至夏末秋初,自然气候有一个显著特点,即雨水较多,湿气偏盛,因而如同春风、夏暑、秋燥、冬寒一样,湿就成为长夏的主气。湿气过盛,可作为致病邪气伤人,而人为湿侵,又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淋雨、涉水或久处湿地,热蒸水湿上腾而引起;内湿则是因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冷饮等性寒之物损伤阳气所导致。同时,湿邪还易与暑邪相兼,以致湿遏热伏,交织难分,这也是人们总是感到闷热不去,身体不舒服的主要原因。另外,阴雨连绵,空气潮湿,室内一些物品,特别是衣物等容易返潮,甚至发生霉变,引发霉菌感染。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脾喜燥而恶湿,湿盛则困脾,因而湿邪为患***易中伤人体脾阳。此时,人体往往出现头重如裹或头昏而胀,身重而痛,四肢倦怠,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不爽等脾阳受损的表现。所以,预防伤湿,首当护脾。只有人体脾阳振奋,脾的升降运化功能正常,才能有效地抵御湿邪的侵袭。对此,须注意以下四点。

  防外湿 外出时要带好雨具,包括雨衣和雨伞等,以免雨淋。在外不慎淋雨或涉水后,要及时将身体擦干,更换衣服。不宜在游泳池或澡堂内长时间浸泡、洗浴,给湿邪可乘之机。劳动、休息要尽量避开水湿过盛的地方,不可久居湿地。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设施要保持干燥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防内湿 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尤忌暴饮暴食。饮食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因为清淡易于消化,而芳香则能醒脾,刺激食欲。可用扁豆、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灯心花等健脾利湿之品煮汤或制粥食用。亦可用鲜藿香、佩兰各10克,飞滑石、焦大麦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

 防霉变 在卧室,床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床下尽可能少放东西。由于空调可使湿度下降,所以对房间和寝具可采取空调干燥的办法。天气晴朗时,应及时晒被子,或者视天气通风换气。在家要仔细做扫除,除了浴室和厨房霉菌之外,卧室和客厅也须引起重视。房间的湿度应保持在50%左右,对垃圾和灰尘等要及时清理,尽量使水周围干燥少湿。

  防湿温 湿温是多发于夏秋雨湿季节的疫病。较常见的即是***易伤脾的消化道传染病,所以,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和不洁食物,注意勤洗手和食物的妥善保存,对各种餐具要定期消毒,并可适食如大蒜、醋、茶等具有杀菌、抑菌作用的食物加以预防。另外,多雨的长夏,是洪涝灾害高发季节,务必要树立大灾防大疫的观念,加强防疫工作,不使传染病流行。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