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又名将军、锦纹、川军、熟军等,是常用中药之一,早在公元前2千多年已开始使用,在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古今名医对大黄都有精深的研究。大黄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是中医常用的清热泻火、导滞通便药物,对肠胃积热或其他实证所引起的便秘有非常好的疗效。但是,要想使大黄入煎剂,达到理想的通便效果,要掌握科学的煎煮方法。
新浪中医 大黄煎煮应注意煎煮不当易腹泻
大黄煎煮应注意煎煮不当易腹泻
大黄在煎汤药时要后下,一般在其他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放入大黄。研究表明,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是蒽甙,易溶于水,如果煎的时间过久,蒽甙类物质多数被破坏,而大黄中所含的收敛止泻成分——鞣质便会溶出,不但丧失泻下作用,反而会引起便秘。
此外,若想使大黄通便的作用和缓一些,可用酒炒或酒蒸后再煎煮;若用于泻火解毒、活血化瘀、利胆退黄,和其他药物一起入锅煎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