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疗法 > 针灸
虚火牙痛刺太溪
2014.07.04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穴性特点】


太溪穴出自于《灵枢·本输》,为足少阴肾经的腧穴、原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的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长于滋阴补肾、通调三焦。


可用于治疗阴虚之消渴、咳血、唾血、衄血、咽喉肿痛、耳鸣、耳聋、口中热、咽干、唾痰如胶、牙龈肿痛、尿黄、便秘,肺肾两虚之咳喘,肾阳不足之遗精、阳痿、小便频数、失眠、腰酸、妇女不孕、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绝经前后诸症。


【操作技法】


取太溪穴时,须令患者卧位,放松全身肌肉,并将袜子退至露出足跟部。术者用拇指用力均匀地在内踝与跟腱之间仔细按压,寻找患者感觉酸、痛、胀***为明显且为凹陷的地方,即为本穴的准确位置。


一般多用捻转补法,即术者手持1.5寸毫针垂直刺入约1寸深,待患者有酸胀麻等感觉时,施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同时微微向下按压针身,捻转幅度小于90°,频率大于180次/分以上的捻转补法。一般留针时间以30分钟为宜,并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意念施针处,每10分钟行手法1次,令针感向足跟、内踝或胫骨内侧放散。


【诊疗现场】


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学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属中医的“牙宣”、“骨槽风”范畴。手、足阳明经脉分别入下齿、上齿,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引起牙痛。因此,牙痛主要与手足阳明经和肾经有关。临床发现针刺太溪穴对肾虚型牙痛有较好的效果。


如治罗某,男,76岁,1990年9月20日就诊。患者自诉牙齿隐隐作痛,夜重昼轻,伴有咽干痛、头眩耳鸣、烦躁易怒3月余。经服用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片、甲硝唑等药,效果不理想,且伴发胃部满闷、泛酸等不适。查体显示舌体鲜红有裂纹、花剥苔、牙龈鲜红、触之有浮动感、脉细略数。


中医诊断为牙痛(虚火上炎型)。取太溪、中脘,重用太溪。嘱患者取卧位,用1寸毫针直刺大杼,1.5寸毫针刺太溪穴行捻转补法,1.5寸毫针刺中脘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共针3次后,诸症皆除。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