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刊发了《一叶青蒿连中非》一文。文章通过解读青蒿从“山野草”到“救命药”的独特密码,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青蒿,一株普通而又神奇的东方小草,不仅架起了中非健康之桥,而且所创造出的医学奇迹,让世人惊叹。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中医药宝库的博大精深,彰显了中医药捍卫人类健康的独特优势。
众所周知,中医药学具有整体观、辩证观、系统观,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在世界传统医药界,我国中医药学无疑是最为耀眼夺目、不可多得的瑰宝,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深入参与诊疗全过程,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保障人类健康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当前,中医药正快步融入国际医药体系,世界卫生组织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标志着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中医药等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同时,中医药已传播到非洲、欧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医者开始了解、接纳和研究中医药,将中医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为更多人解除病痛,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信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需要守护和传承的“根”。随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传承,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将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发展潜力无限。因此,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绝不能“孤芳自赏”,而要“美美与共”,懂得并善于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将传统中医药学融入生产生活,不断擦亮中医药这张亮丽的中华文化名片,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推进国际卫生合作以及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让“中国处方”“中医智慧”更好地凭实力、靠疗效,惠及世界、造福人民。
中医药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要始终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在体制机制及物质上创造条件,振兴中医药和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要加快推陈出新,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吸收世界医学先进科技,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传统医学现代化、科学化,药物开发、器械研发精准化、标准化。同时,要注重运用最新科技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服务,通过大数据、互联网让中医药服务变成数字化医学,借助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让中医药诊疗规律得到总结、优化,使古老的中医药历久弥新,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中医药宝库博大精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尤其是要注重中医药人才的培育。在将中医传统师承教育纳入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开展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改革实践,加快形成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师承教育为特色的中医药教育新格局。同时,让中医药专门人才充实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各个领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为人们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持续推动中医药学造福更广泛人群,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