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视点----
▶ “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成绩亮眼
▶ 驻国家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聚焦整治重点 加力推进医药领域纠风治乱
▶ 国家医保局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百日行动”
▶ 突出“一老一小”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再升级
▶ 国家医疗保障局开展真实世界医保综合价值评价试点工作
▶ 国家医保局:第十一批药品集采遵循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
▶ 联盟耗材集采“玩法”升级:5类耗材纳入
▶ 河北廊坊医疗领域对口援疆进入新阶段
▶ 浙江省印发“固定+流动”巡回诊疗项目评估和省级财政补助办法
▶ 山西进一步规范中医药服务活动
▶ 云南20条措施促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
▶ 华为发布智能医疗场景方案
▶ 微信直连健康智能体腾讯全面开放AI+医疗能力
▶ 全球首款支持东盟小语种AI交互式医疗专科智能体发布
----本期内容----
▶ “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成绩亮眼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这5年,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支撑健康中国建设,重大传染病防治、“四大慢病”精准诊治等取得新突破,上市国产创新药是“十三五”时期的2.8倍,全数字PET/CT等高端医疗装备实现中国制造。国家超前布局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在脑机接口领域,已帮助截瘫患者开始站立行走;国产脑起搏器已实现全面商用,在8个国家400家医院开展植入,临床已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健康报)
▶ 驻国家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聚焦整治重点 加力推进医药领域纠风治乱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驻国家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聚焦整治重点 加力推进医药领域纠风治乱》一文,指出该纪检监察组今年以来加力推进医药领域纠风治乱,督促综合监督单位重点纠治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假借学术交流输送利益、利用多点执业损公肥私等问题,并推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研究制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实施细则,进一步落细有关禁止性规定,狠刹行业歪风。在纠风工作推进过程中,该纪检监察组通过专题调研等形式,与来自三甲、基层医院的多名医生进行访谈交流,聚焦突出问题对相关单位提出针对性建议,推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复医疗检查检验、违规收费等问题,该纪检监察组推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各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展抽查监管,共抽查医疗机构4.7万家,对发现的问题依规依纪依法做好分类处置,并指导开展整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国家医保局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百日行动”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的通知》(简称“通知”),决定自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百日行动”。通知明确“百日行动”工作重点:一是开展倒卖医保回流药问题全面治理;二是开展违规超量开药问题专项核查;三是开展生育津贴骗保问题专项治理。(央视新闻客户端)
▶ 突出“一老一小”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再升级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明确突出“一老一小”,把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的必备业态,鼓励提供专业照护、精神慰藉、陪诊助医等基本服务以及老年食堂、社交休闲等品质服务,打造“银发金街”;充分利用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落实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鼓励商业场所开展适儿化改造,建设母婴设施,发展儿童书店、IP乐园、托育托管等,丰富亲子消费场景,打造“童趣乐园”。(中国妇女报)
▶ 国家医疗保障局开展真实世界医保综合价值评价试点工作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真实世界医保综合价值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在北京市海淀区等14个地区开展真实世界医保综合价值评价试点工作。通知提出,试点先行地区要在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下,按照“顶层设计、实践验证、决策应用”的工作思路,通过在评价规范标准、技术方法、应用场景的实践探索以及相关数据、人才支撑体系拓展建设,到2027年底,推进十个选题的研究落地,形成一套以价值为导向、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医保综合价值评价体系,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
▶ 国家医保局:第十一批药品集采遵循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
近日,第11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文件正式发布,涉及55个品种,符合要求的企业可参与申报。本次集采方案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充分遵循了“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本次集采将进一步强化中选结果执行。要求中选企业作为供应保障第一责任人,及时响应医疗机构订单并完成配送;要求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中选产品,按协议按时完成约定采购量,并履行及时结算货款义务。(央视新闻)
▶ 联盟耗材集采“玩法”升级:5类耗材纳入
近日,辽宁省药品及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省际联盟缝合线等5类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文件》。此次集采由辽宁牵头,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2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的采购联盟(以下简称“采购联盟”)。采购周期为3年。采购品类包括缝合线、注射器(带针)、泵用输液器、吸氧管、真空采血管(含静脉血样采集针)5类医用耗材,管理类别不包括第一类产品,基于材料、功能或用途等因素,上述5类耗材共计被划分为21个分组,并明确了最高申报价和协议采购量。(21世纪经济报道)
▶ 河北廊坊医疗领域对口援疆进入新阶段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卫生健康委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举行“医疗人才智力援疆专家帮扶与骨干培养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标志着两地医疗卫生领域对口支援合作迈入新阶段。按照合作协议,廊坊市将通过专家派驻、学科共建、人才培养三项核心举措开展精准帮扶,选派高水平医疗专家赴焉耆开展技术指导,聚焦焉耆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妇幼健康、慢性病管理三大方向,围绕焉耆回族自治县心外科、脑外科等薄弱科室,重点支持专科能力建设,构建“进修+师带徒+数字培训”立体化培养模式,探索实施“1+1+1”培养计划(1名专家带1名骨干完成1个项目),真正实现两地专科医师对相应专科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达到同质化。(廊坊日报)
▶ 浙江省印发“固定+流动”巡回诊疗项目评估和省级财政补助办法
近日,浙江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浙江省“固定+流动”巡回诊疗项目评估和省级财政补助办法(试行)》,切实提高偏远地区居民获得巡回诊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据悉,“固定+流动”巡回诊疗项目是浙江省针对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群众“医疗资源少、就医问诊难、配药不方便”等痛点难点,创新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通过动态优化调整村卫生室设置,因地制宜推广农村巡回诊疗服务,构建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车为载体,标准化、智慧化、一体化的“固定+流动”巡回诊疗服务体系,帮助农村居民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浙江财政)
▶ 山西进一步规范中医药服务活动
近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全省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的规定》和《全省非中医类别医师从事中医药服务的规定》。在中医类别医师执业方面提出,医师可在多个临床科室按注册范围执业,经培训合格后可增加执业范围。经医疗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由所在医疗机构确认,允许采用与其专业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可根据临床需要出具中、西药处方。其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在非中医类别医师从事中医药服务方面指出,非中医类别医师通过县级及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或所在主执业医疗机构认可的,由具备培训条件的机构组织的1年中医药系统培训,经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参加县级及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各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培训,并取得相应合格证书的,可按照相关规范,在诊疗活动中提供相应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服务。(中国中医药报)
▶ 云南20条措施促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
近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省科技厅联合印发《云南省促进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发展20条措施》(简称“措施”)。措施明确,在科研攻关领域,紧扣云南医疗卫生关键问题精准发力。在疾病防控方面,重点支持省预防医学科学院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边境联防联控能力,在西南地区打造有影响力的公共卫生科技平台;在临床技术研究上,聚焦新发传染病防治、重大疾病诊疗、医学人工智能等方向,建立“十五五”重点攻关任务清单,实施有组织科研;在生物医药研发上,引导企业开展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攻关,优化临床试验管理,推动“云岭名方”向中药新药转化,并完善医保支付衔接政策,加速科研成果临床应用。(云南网)
▶ 华为发布智能医疗场景方案
近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在2025华为坤灵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公司正式发布智能医疗场景方案,以数智化助力普惠医疗。华为推出三大解决方案:数字诊疗平台解决方案, 一柜预集成计算、存储、网络等设备,支持一键扫码开局,远程统一运维,显著降低医院IT业务系统部署难度。智慧诊室解决方案, 在医生桌面配置IdeaHub Mini,在医生办公室部署IdeaHub S3 Pro,可实现CT、超声及病历等患者关键信息一屏尽览,既支持与患者高效互动,也可随时发起远程多方会诊。智慧病房解决方案,在病房端,方案支持多种医疗设备无缝接入Wi-Fi网络,实现数据智能漫游与实时稳定传输至护士站,并通过多层加密机制,全面保障患者数据隐私安全。(新浪财经)
▶ 微信直连健康智能体腾讯全面开放AI+医疗能力
近日,腾讯宣布全面开放AI落地能力及优势场景,助力“好用的AI”在千行百业中加速落地。腾讯致力于以AI技术助力医疗服务创新,一方面帮助患者提升就诊体验,另一方面助力临床医护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截至目前,大模型驱动的AI导辅诊服务,在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10000家各级医疗机构应用。腾讯觅影的医疗影像AI在全国各地超500家医疗机构普及,累计辅助医护为近1000万人次患者进行了各类医学检查。各类“开箱即用”的医疗AI解决方案服务超过1300家机构,涵盖医院、药械企业、科研院校、医疗科技企业。(身边24小时)
▶ 全球首款支持东盟小语种AI交互式医疗专科智能体发布
近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广西南宁发布支持东盟小语种的AI交互式医疗专科智能体“泌语医谈”。该智能体目前可流畅使用中文、英文及越南语进行医疗问答,未来还将扩展至泰语、缅甸语、柬埔寨语等多个东盟国家语言,并覆盖更多专科病种。这个由该院自主研发的AI交互系统,致力于解决东盟国家患者在华就医时“说不清、听不懂”的语言障碍,降低因沟通误差导致的医疗风险。该智能体以DeepSeek通用大模型为底层架构,采用全栈原生态代码开发。其知识体系来源于超过120万字的权威临床案例,涵盖387种典型疾病场景,并深度融合泌尿外科临床决策逻辑。(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