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医药速递
促进中医药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
2024.07.2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近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2024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5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促进融合发展,共创绵长福祉”交流探讨,本版对其中4位专家的发言进行摘登。

  加强中医认识和治疗炎症的现代研究   作者:国医大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名誉院长 杨春波

  把握疾病中医宏观、整体规律的同时,探索微观、局部病理变化的中医认识,是发展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西医学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炎症是局部的病理变化,又是广泛的病理过程,且呈不同程度的周身反应,这些反应与人的体质状态相关,中医学就是依据这种周身反应和局部的病理变化进行辨证论治,展示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从中医治疗炎症的优点来看,其既调整全身,又作用局部;既去除症状,又抗消炎症;既消灭病原,又解泄毒素;既增强抗能,又促进修复;避免副反应,减少后遗症。

  从定义来看,炎症是机体对有害因素所发生的反射性反应。这种反应既是机体和组织变化和机能障碍的过程;又是机体和组织防卫和修复的过程,是局部为主的全身反应。从类别来看,炎症分为以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以渗出、增生相结合的亚急性炎症和以增生为主的慢性炎症。

  对于炎症的中医治疗,首先要辨证,就是辨别炎症反应的中医理论认识。其中的“证”含病位、病性。辨周身,即辨炎症反应的全身症状和舌脉。可用八纲、卫气营血、三焦、六经和脏腑等辨证标准,选用相应的治法;辨局部,即辨炎症反应的局部表现,包括分泌物,有的尚需结合内窥镜进行辨别。有寒凝、热郁、气滞、血瘀、湿阻、饮停、痰聚、水留、气虚、阳虚、血虚、阴虚等;辨炎症本身变化,即对局部组织的炎症病理变化,依据显微镜检查,进行中医理论阐释。如变质,即组织营养不良。有气虚、阳虚或血虚、阴虚之异;增生,有气虚、阴虚、气结、血瘀、痰聚、寒凝等区别。

  其次要治疗,即根据周身、局部和炎症的辨证结果,定法选用方药。有12种常用的治法。其中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炎症的急性期,以渗出和变质为主的病理反应,临床表现为里热实火者。活血化瘀法适用于炎症的亚急性期、慢性期和急性期,以渗出、增生为主的病理反应,临床表现为血瘀的虚火、虚夹实或实火等证。宣散疏解法适用于炎症的急性期和慢性期,临床表现有表证或阴寒证者。熄风燥湿法中,熄风具有镇静、脱敏、止痒的作用,燥湿具有制渗、减少分泌的作用,前者适用于炎症的急性期或慢性期,出现过敏或体液免疫过强者,临床表现身或局部有痒之风证,后者适用于炎症急性期呈浆液性渗出者,临床表现分泌物或排泄物多、质呈稀黏色白的湿证、饮证。通下攻里法适用于炎症急性期的充血、渗出明显者,临床表现大便秘结或水饮停聚之热结或寒实证。利湿逐水法适用于渗出物已经形成的病理反应,临床表现有湿阻、饮停或水留等证。行气化滞法适用于炎症引起的功能障碍,以及神经末梢受到渗出物的压迫和分解产物的刺激所引起的疼痛,临床表现有气滞证。软坚散结法适用于炎症的慢性期以增生为主的病理反应,以及急性期纤维性渗出为主的炎症,临床表现有肿物、结节或痰稠之瘀结、痰结等证。收敛固涩法适用于以浆液性、出血性、卡他性等渗出为主的炎症,临床表现渗出物或排泄。托脓排毒法适用于脓肿久不溃之热毒或寒毒证;温阳益气法中,温阳适用于全身机能低下,渗出性炎变的经脉扩张期,局部呈暗红色或紫色或不红不热而痛的阴性脓疡或阳虚证,益气适用于身体虚弱,局部吸收和破溃困难,或溃后或溃疡、创口不易愈合的慢性炎症之气虚证。补血滋阴法适用于有细胞变性的急慢性炎症之血亏或阴虚证。同时,在各法适用上,要注意急性期的实火证,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养阴、行气、活血或利湿、化痰;慢性期之虚夹实证,以温阳或补气或养血为主,佐以活血化瘀、软坚化结;亚急性期之虚火证,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清热、益气、养阴、敛收。

  总而言之,中医对炎症的发生、反应及其过程有自己的理论认识和治疗方法,对它进行现代科学研究,探索各法的抗炎作用和方剂配伍的意义,将有新的理论发现,也可极大提高炎症性疾病的疗效水平,推进中医学术的创新发展。(本报记者张霄整理)

 积极推广中医在社区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特聘教授 孙茂峰


  长照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是台湾地区为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所作出的重要策略。1993年台湾地区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突破7%。201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14.6%,老年人口达到343万人。据估算,到2025年,台湾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0%,成为超老龄社会。

  人口结构的高龄化,加上老年慢性病负担日益沉重、劳动人口的负担日益加重、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等因素的存在,老人照护不再只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也成为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议题。

  按照社区整体照顾模式的理念,台湾地区逐渐构筑起由ABC三级单位组合而成的长照网。A级单位被命名为“社区整合型服务中心”,顾名思义是凸显其立足社区提供整合性服务的属性。除了自行或以特约方式提供服务外,这个平台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个案管理并依据个案的需求链接资源。A级据点提供的服务基本囊括了长照2.0政策中提出的17项内容。它还要对B级和C级提供督导与技术支持,即承担为B、C两级兜底的责任。A级单位的个案管理师常常与长照专员一道评定老人的需求等级,为其量身打造个性化的照顾计划。被称为“复合型日间服务中心”的B级,也以社区为平台。除输送既有的长照服务项目,它也致力于提供居家服务、日间照顾等多元服务。最贴近老人的要数被誉为旧时“柑仔店”(台湾早年间设在社区中心或街头巷尾的杂货店)的C级,即“巷弄长照站”。这是具体将服务落到实处的一个照护点,是名副其实扎根基层的当地资源。各种专业人员时常走进社区,提供社会参与、健康促进、供餐服务、预防及延缓失能等形形色色服务。

  ABC三级单位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在地老化”的服务输送系统,也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在日常实践中,长照专车及其随车照服员在A、B和C据点之间巡回接送病患者。除了ABC据点,新近的干预重点也致力于在社区层面大力发展和推广小规模多机能设施、家庭照顾者支持、失智者照护以及预防失能和推迟失能等方面的网络建设。各种服务资源层出不穷,呈遍地开花之势。

  近年来,台湾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民众对于中医的需求较大,中医具有简便、温和、低成本、高效益的优点,发挥中医在调理身体机能方面的优势,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比如针对中风的后遗症,可以运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达到很好疗效。为此,台湾地区多方发力,试图建立起有中医特色的长期照护服务。其中,台湾卫生当局委托“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推广中医在社区医学、长期医学、居家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来提高中医药的使用率。一些中风复能、失智卧床、安宁末期的患者可以借助如针灸、推拿等中医相关疗法减轻疾病的痛苦。

  当下,仍面临多重用药下中药的接受度较低,个案来源尚不明确等问题,基于此,要积极推广中医在社区医学、长照医学和居家医学的应用,加强沟通宣传,协助制订中西药服用时间表的同时,与西医、长照单位建立联系网络,筛选出适合中医居家医疗者,相关中医医疗机构可预先主动联络,以进一步提高中医的介入率,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民众,普及到基层的民众中去。(本报记者张霄整理)

 以临床价值为核心评价中药药效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特聘副会长、中药资源学分会主任委员 孙晓波


  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概括为三点:首先,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医药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基石,需要从“地头”到“床头”进行多环节的质量控制,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其次,临床疗效的评价和临床客观循证证据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核心,需要拿出更多客观、具有比较优势的证据来证明中医药的疗效;最后,中成药上市后的再评价及创新药物研发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再评价可以提高药品质量的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并发现新的临床价值。由此通过创新药的不断研发上市进一步推动中药产业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品。总的来说,中医药解决临床问题服务于健康领域,质量放心、疗效管用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如今中成药面临着安全性信息不全、临床价值不明、效应机制不清等问题,无法满足百姓用药安全、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监管等方面的需求。归根结底,就是尚未建立起符合中药特点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技术体系。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需要建立完善中药上市后评价关键技术体系。这其中,新药的研发要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为最高目标,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服务于临床,解决临床试验中需要回答的问题。

  成为具有临床价值的中成药,要求药品具有比较优势的有效性,其中安全、可控、稳定是基本要求,只有符合这些要求才能保证这一药效的品质和价值。基于此,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支持下,已构建的基于临床大数据的中药/复方研究模式将成为重要的支撑手段。

  为此,针对已上市中成药大品种存在药效机制研究薄弱,临床定位宽泛等问题,许多研究试图通过挖掘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其上市以来的药效及机制研究情况,形成源于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的大数据,并进一步建立病证结合,以病统证,现代疾病要素为主指标的研究方案,开展中成药大品种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真实客观评价其有效性,确定中成药大品种治疗重大疾病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运用整合药理学、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和技术挖掘疗效关键靶点与信号通路,提供完整系统的有效性评价基础研究证据链,发现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证据,为临床精确定位、优化临床再评价方案、中成药大品种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中成药大品种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和多靶点的作用特点,这些研究首先基于药物的核心功效,通过网络药理学、整合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建立中成药大品种药效机制评价体系,进而利用这一体系评价中成药大品种对重大疾病的治疗作用,并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找出药效关键靶点与信号通路,更好地展现其临床价值。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慢病问题愈发严峻,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在重大慢病治疗中,中成药或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疗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部分特殊情况下,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2023年,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牵头、全国21个省区市总计67家分中心参与完成的“血塞通软胶囊(阿理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PANDA研究)”结果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NetworkOpen发表,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据悉,“阿理疗法”共入组307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历时5年完成。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缺血性卒中发病后14天以内的患者,在基于指南的标准治疗基础上(含阿司匹林用药),加用三七总皂苷,临床结局指标显示,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疗效高于单用西药,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在本人看来,它是目前国内按国际标准严格质控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高质量循证研究的典型案例,为未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开展系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这项研究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为广大的西医同道了解和认识中医药的临床价值及未来应用中药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为中国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了新的高质量循证证据,为打造现代化中药大品种奠定了科学基础,也为传统中成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据介绍,实验中提及的三七是运用广泛的中药大品种,与人参、西洋参同属五加科人参属药用植物,临床功效主要是活血定痛。古书记载,三七是外科“圣药”,多用于跌打损伤。通过众多研究发现,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三七总皂苷,三七的临床应用可以补充目前西医用药基础上还未被满足的需求。

  相信未来,三七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尤其是以糖脂代谢紊乱所致的血管性疾病为主的慢病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三七面临种植资源退化、连作/轮作障碍、产业发展等难题,应围绕市场需求,开发迭代创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科技赋能、资本助力,发挥需求端纽带作用,从而能够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更聚焦、更深入、更有序地对产品进行研发,以促进产品迭代升级,不断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本报记者张霄整理)

 中西医结合应用广泛、反应快速、疗效显著  作者:台湾花莲慈济医学中心院长 林欣荣


  传统中医药的肿瘤治疗是以多标靶导向,追求身体“阴阳平衡、祛邪扶正”为目标,精准医疗则可以找出肿瘤病患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通过全基因组定序分析进行精准追踪。在中药的健康保健及治疗方面,利用药物基因体检验,也可以检验每个人的体质,用药反应及治疗效果。中药主要是作用在枢纽基因(Hub基因),借助多重标靶治疗,以追求体内“阴阳平衡,袪邪扶正”。以罕见疾病为例,39岁的饶先生基于TTN基因(表达为肌联蛋白,Titin)的突变,引发了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肌肉疾病。为此,中西医结合团队通过文献搜集等方式发现高丽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可作用在心脏肌肉改善心衰竭,便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同时辅之以针灸、艾灸等疗法以活化气血,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饶先生能够再次举起手来。这其实就是通过找到代偿基因缺陷的中药,来帮助其恢复正常状态。这样一来,精准中西药治疗,便可以对癌症、疑难病、罕见病以及各种退化疾病的精准治疗产生帮助。

  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后遗症,以及恶性肿瘤经手术或放疗、化疗后的后遗症,皆可与中医师会诊评估合作照护,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有助于提升复健效果。这样一来,中西医结合更能发挥1+1>2的疗效,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都能大幅提升,也能减少政府的支出,减轻病患家庭的经济负担。现在的医疗趋向中西医结合,有些病症是西医较强项,但加入中医的调适治疗,更能促进病患的康复。

  中西医结合在台湾花莲慈济医学中心具有应用广泛、反应快速、疗效显著的特点。

  在应用方面,在花莲慈济医学中心的各场域,几乎都是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广泛且全面,涉及门诊、住院、长期照护、急诊等各个领域。在各个科室,中医师不仅会结合中医望、闻、问、切与经络仪等检测仪器来诊疗患者,选取中药调理、穴位针灸与敷贴、伤科推拿或经络拔罐等适当方式进行诊疗,还加入如五行音乐疗法、中药精油芳香熏蒸疗法、耳穴治疗、经络按摩调理等中医特色疗法;另外也根据患者体质建议养生调理与护理健康宣教等一系列的设计,让脑伤患者得到最佳的住院照护。

  在反应快速方面,对于住院患者,中心则会在72小时内启动中西医结合诊疗;对于急诊患者,中心则会在30分钟内启动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医介入其中后,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身体的各项功能,还能减轻急诊壅塞、降低留观时间、减少医疗浪费,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资源使用效率。

  在成效方面,中心擅长应对脑卒中、帕金森、小脑退化等困难疾病,有优秀的中西医结合脑神经团队。医疗团队自2001年起投入中药萃取物的研发,从当归中萃取出小分子正丁烯基苯酞(z-BP),成功开发标靶抗癌药物。脑癌几乎被视为不治之症,当归萃取出的z-BP可调和人体细胞的稳定性,让已变异的细胞重回正常运作,且没有明显副作用,此即中医强调的“祛邪扶正”。此标靶药物已治疗十多位脑癌患者,第一期的人体实验成果也发表在国际期刊。脑癌复发患者使用传统抗癌西药,以往只能存活约4个月,但使用了当归萃取出的z-BP患者平均存活超过17个月。一位43岁脑癌复发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至今存活超过4年。这项发明获得多国专利,也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台湾“食药署”的临床试验许可。

  不仅如此,台湾花莲慈济医学中心结合神经外科“内生性干细胞”疗法(G-CSF)与中医针灸的中西医结合,同时搭配整形外科的高压氧治疗与复健科的物理与职能治疗,为脑伤患者带来希望。这套组合疗法不仅能让下肢无法行动的脊髓损伤患者站起来,让中风患者因肌张力过强左手无法伸展的患者,康复至可以取物,举杯喝水。该方法还广泛运用在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以及恶性肿瘤经手术、放疗、化疗的后遗症患者。

  此外,中心还研发了净斯本草饮这一中药复方,采用了包括艾草、鱼针草、麦冬、鱼腥草、桔梗、甘草、紫苏叶、菊花在内的8种中药。实验研究成果显示,该中药复方能抑制70%的病毒TMPRSS2蛋白酶,可强力阻止病毒穿透进细胞,达到预防感染的功效;且于12小时之内,可以达到明显抑制病毒穿透的效果。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