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文化 > 医药典故
相思子不是中药红豆
2025.05.15来源:中医药网

  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来同去戍边者都回来了,惟有其夫未返。妻思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后来树上忽结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的血泪凝成,称为“红豆”,又叫“相思子”。

  唐朝诗人王维有首脍炙人口的咏情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借物抒情表达相思,委婉含蓄,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但王维所说的“红豆”是指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而中药“红豆”是指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也称“赤小豆”。

  赤小豆,又名红豆、红小豆、赤豆、朱豆,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荚果成熟时采收,晒干,收集种子备用。中医认为,赤豆性味甘、酸、平,归心、脾、小肠经,有健脾益气、利水除湿、解毒排脓之功。本品甘能补脾,性善下行而利水,为滋养性食疗佳品,对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等,疗效甚佳。《神农本草经》言其“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及肌胀满”。《食疗本草》言其“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需要注意的是:赤小豆来源有二,功效应用大致相同,赤小豆偏凉,药用力优;赤豆甘平略偏于补,多当食物。现在二者已混用。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俗称“红豆”,辛、苦、平,有大毒,与赤小豆不可混用,以免中毒。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