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地方精彩
闽台同心探索中医药融合发展新路
2024.10.2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药是闽台人民的共同财富,也是联系闽台民众的重要纽带。闽台中医药一脉相承,在中医健康文化、中医学术思想、中医人文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闽台积极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相促进,为闽台民间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两岸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闽台中医药同根同源、联系紧密,具有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交流交往基础、民众需求基础和民俗信仰基础。深化闽台中医药融合发展,探索闽台融合发展新路,体现中医药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增进闽台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百草同根、闽台同心,在一代代中医药从业者的接力下,在海峡两岸的携手下,中医药正熠熠生辉,中医药的未来乘风破浪,清流激荡。

  深刻把握中医药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时代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这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开启中医药改革发展新局面的重大战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完善”二字既是对以往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谋划,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中医药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把握。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改革创新,从文化层面赋予新的内涵,从实践层面加以有效落实。要真正留住中医药的文化根脉,守住中医药的传承之魂,让华夏文明的根脉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在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下弘扬中医药文化,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以闽台中医药交流合作的积极成效,为两岸人民带来更多健康福音。

  闽台中医药传承发展具有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引领中医药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作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建立了“四梁八柱”的政策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发布,不断完善支撑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

  1980年台湾籍医药界人大代表于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第一次向台湾医药界发出了开展闽台学术交流的倡议,闽台中医药产业合作日益增多。特别是2008年闽台实现“大三通”,促使闽台关系发展更加密切,同时也加深了闽台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医药产品贸易量日益增大,闽台中医药交流合作形式多样,闽台中医药学术交流逐步转化为实质性合作。

  随着近年来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闽台经贸和中医药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密切,特别是以闽台《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以及《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中药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为代表的系列重要协议的签订与实施,为闽台中医药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

  促进闽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闽台中医药合作交流有良好基础,传承创新发展,要紧抓机遇、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相促进;加强交流、发挥优势,推动“防治融合、中西结合、城乡统筹、实体与虚拟整合”,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齐心协力、助力融合,共同促进闽台中医药融合大发展,在传承精华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以更加澎湃的力量服务福建发展大计。

  一是加强中医药典籍研究与知识保护。充分挖掘释放中医药的文化价值,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谱写特色篇章,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是福建省第一个以展示中医药文化、闽台医药文化及学校成就与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共分三层,展陈面积6650平方米。常设陈列有医史馆(含闽台医药文化展区)、人体生命科学馆、中药馆、校史馆以及中央苏区(福建)医药馆等,博物馆现有馆藏医史文物展品7221件(套),各种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中药饮片、中成药等4000余件,对闽台的中医药典籍研究与知识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展示了闽台中医药学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轨迹,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缩影,已成为福建省科技馆分馆、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是闽台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交流的重要窗口。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要通过加强中医药典籍研究、传统知识保护,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使之得以广泛流传。要充分发挥好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的示范作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促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

  二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在这一方面,福建中医药大学立足福建中医药独特优势,在闽台教育交流中起步较早、有独特优势,助力闽台中医药教育合作、学术互访、临床交流、文化交流、论著报刊交流、医药投资考察等方面交流日益密切。作为大陆最早招收台湾本科学生、最早在大陆高等院校单独设立台湾中医药事务办公室的高校,截至目前,福建中医药大学已招收台湾本科生1056名、硕士生159名、博士生26名,学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等16个专业面向台湾招生。学校积极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药类产品注册服务平台等的建设,深化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在促进各类人才快速成长和脱颖而出上下大功夫,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影响力。

  三是大力推进中医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解决14亿多人口的健康问题,有力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挑战,必须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彰显和放大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

  推进中医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注重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如经典方剂、独特疗法和养生智慧,重视民间传统中医药知识的收集和整理,防止失传;要注重创新发展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对中医药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医药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运用;要注重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如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推拿按摩等,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现代社会,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意义。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已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王艺 廖军 福建中医药大学)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