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多地处偏远、基础薄弱、分布散、规模小,由此带来基层药品配备品种不齐全、药品采购配送不及时、药学服务能力不足等“短板”。作为破解上述问题的一个创新模式,中心药房走入行业视野。2022年5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当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决定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分步推进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工作。两年多过去了,山东省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工作进展如何?
为响应山东省关于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部署要求,临沂市兰山区将中心药房建设列入重点推进事项,区卫生健康、医保、市场监管3部门联合制定《兰山区医共体中心药房试点工作方案》,并成立区医共体中心药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高效推进中心药房试点建设工作。
2023年11月,以兰山区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兰山区医共体中心药房在全市率先实体化运行,探索落实“一个中心引领、五项服务统一、多方利益共赢”的“1+5+N”运行模式,形成了区域内药品供应更高效、药事服务更规范、用药衔接有保障的良好局面。截至6月30日,中心药房药品目录包含药品1320种,累计完成药品采购订单20799个,采购金额达1.82亿元。近日,记者专门就“统一药品储备”这一主题,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访谈嘉宾:
临沂市兰山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伟
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张伟
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 王玉凤
中国卫生:请介绍对于统一药品储备这项工作的认识。
答:有备才能无患,常备方可无虞。药品短缺,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需、急需药品短缺,不仅会严重影响临床用药,危及居民健康,还制约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中心药房各成员单位所需药品全部实现统一储备管理,就像建成了一个统一的药品供应“蓄水池”。各成员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用药需求,随时发出订单。中心药房根据订单进行即时配送或调配。药品统一储备后,不仅降低成员单位在人员、库房空间、资金等方面的运营成本,还有效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全、短缺问题,而且实现了区域内药品动态流转,药品调剂由“人等药”变为“药等人”,极大减少了药品损耗量,提高了药品利用率。
中国卫生:统一药品储备开展情况如何?亮点有哪些?
答:兰山区医共体中心药房紧盯基层用药需求,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将药品储备与前端药品采购、后端药品运输衔接,聚力推进药品库存信息化、药品储存专业化、药品分拣智能化、药品应急动态化,实现药品储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质量追溯。具体来说,药品储备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亮点。
一是药品库存信息化。兰山区全力推进中心药房信息化建设,投资287万元,建成中心药房智慧管理系统,打破各成员单位间药库药房信息数据壁垒。目前,兰山区医共体中心药房已打通16家医院、312家一体化村卫生室药库药房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药品储备、调配、冷链运输等的数字化管理,做到了即申领、即应答、即配送、即显示、即补齐。目前,各成员单位减少药品库存量30%以上,累计降低各类运营成本1670万元。
二是药品储存专业化。立足各成员单位用药需求,中心药房建立常备库和应急库,2座药品库累计面积达3455平方米。在基础建设方面,药品库严格遵循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设有防尘、防潮、防火、防污染、防虫蛀、防鼠、防霉变等设施。在储存条件方面,药品库严把药品质量关口,根据药品所需的储存条件,设置常温库(0~30℃)、阴凉库(≤20℃)、冷藏库(2~10℃)及常用少量药品分拣零货区等。在运营队伍建设方面,中心药房抽调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药学专业人员11名,组成常态化运营队伍,负责药品信息维护、采购平台业务处理和药品质量管理等日常运行工作。
三是药品分拣智能化。中心药房配套智能搬运机器人4台、智能货架12组,减少了拣货误差。中心药房还组建物流服务团队,配备物流人员15名、配送车8辆、冷链车2辆。每台冷链车装载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及冷藏箱、保温箱等设备,全力确保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真正实现了“24小时值守、15~30分钟送达”药品配送服务圈。
四是药品应急动态化。中心药房统筹兼顾药品储备、应急保障,建立药品储备应急管理制度,药品储备库存金额保持在2000万元左右,可以满足全区30天的用药需求;创新建立库存下限预警机制,实行急救、短缺、临期、非常用等药品动态监管,凑零为整,按需配送,精准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少、零、散、急的用药需求。截至目前,中心药房已累计向成员单位调拨应急药品436批次,价值金额达257.21万元。
中国卫生:中心药房运营取得哪些成绩?
答:兰山区医共体中心药房自2023年11月在全市率先实体化运行后,实现了多方面升级,有效提升了药事服务水平。
一是实现普惠共享。通过统一用药目录,兰山区医共体放大用药范围,实现区、镇、村药品供应上下贯通。中心药房药品总目录有1320种,成员单位用药范围扩大2~6倍。
二是实现提速增效。通过制定医共体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中心药房规范采购流程、采购方式、下单和配送时间等重点环节,极大缩短了药品采购到货时限,保障患者用药需求。目前,中心药房药品采购订单3天到货率达92.55%,7天到货率达99.87%,采购到货时间总体缩短近30%。
三是实现精细管理。通过落实“五统一”运行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与二级医疗机构采购流程、储备等标准统一,规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库、药房、病区药品的分类管理、药品养护水平,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事质控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四是实现基层优先。通过落实优先保障基层用药策略,13家镇街医疗卫生机构订单量占比达65%。中心药房实现区域内药品动态流转机制,有效满足患者便捷用药、及时用药需求。
五是实现专业提升。兰山区医共体通过定期组织药事管理、合理用药专题培训,有效提升药师队伍专业技术、药事服务能力和合理用药水平,累计组织培训15场,参训人员达800余人次。
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兰山区医共体建立医疗单位、中心药房、医药企业一体化结算网络,打通成员单位与供货企业之间的信息流、业务流和资金流。中心药房按月汇总各成员单位出库金额,统一与各药品供货企业结算,集采药品实现次月回款,非集采药品实现90天回款,极大缩短药品结算周期,有效降低市场主体成本,进一步优化医药企业发展环境。
中国卫生:中心药房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在哪?
答:目前各成员单位还存在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配比差异大、药学服务能力水平差距大的问题。比如,兰山区人民医院的药学人员占比达6.6%,专业技术资格高、中、初比例为27:15:58,临床药师有6人;但新桥卫生院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仅为3.5%,且全部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无临床药师。下一步,兰山区将统一制订人才引进和外送培训计划,紧抓医院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能力提升。中心药房将积极组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共同提升专业水平,逐步达成药学服务同质化。
另外,兰山区医共体中心药房积极探讨引入药品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区人民医院将整合医共体内药师资源,成立审方中心,实现医共体内所有处方医嘱审核全方位覆盖,提高处方审核效率,推动区域内药学服务同质化、规范化,提升医共体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居民用药安全。目前,中心药房已累计组织临床药师技术下沉56批次,抽取点评成员单位医嘱和处方8580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不规范现象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