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药方剂 > 内科
鼻渊莫发愁 中医解烦忧
2024.08.12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鼻渊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中医药在鼻渊的防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内外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下面简单介绍中医药治疗鼻渊的常用方法和适用人群。

  什么是鼻渊

  鼻渊,亦称鼻炎,是指鼻窍不利、涕浊不清之病症。鼻渊可分为急性鼻渊、慢性鼻渊及过敏性鼻渊。急性鼻渊症见鼻塞、流涕、喷嚏、咽喉不适;慢性鼻渊表现为长期鼻塞、头痛、嗅觉减退;过敏性鼻渊症见鼻痒、喷嚏、清涕不断。鼻渊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中耳炎、哮喘等。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鼻渊至关重要。

  中医对鼻渊的认识

  中医认为,鼻渊的发生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密切相关。如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失宣,鼻窍阻塞;或脾胃虚弱,湿浊内生,上犯鼻窍;或肾气亏虚,精气不足,导致鼻窍失养。此外,情志失调、劳累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也可导致鼻渊的发生和加重。

  中医治疗鼻渊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常见的证型包括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脾虚湿阻证、肺脾气虚证和肾虚不固证。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辛温解表、清热解毒、健脾祛湿、益气固本等治法,配合适当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中医治法多样

  中药内服

  内服中药是治疗鼻渊的主要方法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例如,风寒袭肺证常用方剂为辛温解表的九味羌活汤或小青龙汤;风热犯肺证常用方剂为清热解毒的银翘散或桑菊饮;脾虚湿阻证常用方剂为健脾祛湿的参苓白术散或六君子汤;肺脾气虚证常用方剂为益气固本的玉屏风散或补中益气汤;肾虚不固证常用方剂为温补肾阳的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

  外治法

  除了内服中药,外治法在鼻渊的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外治法包括针刺、艾灸和中药熏蒸等。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迎香、风池、合谷等,可调节经络气血、缓解鼻渊症状;对迎香、百会、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有温通经络、祛寒止痛的作用;选择对症的中药煎汤后进行鼻部熏蒸,可以有效缓解鼻塞、流涕等不适症状。

  食疗药膳

  饮食调理在鼻渊的防治合调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不同体质应采用不同的食疗方法。

  如风寒型患者,多因外感风寒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怕冷等症状,推荐食用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生姜、葱白、红枣等,以发散风寒,温通鼻窍。风热型患者,常于春季或气候干燥时发作,症状包括鼻塞、流黄稠涕、口干舌燥。此时应选择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的食物,如绿豆、菊花、梨、西瓜等,帮助清除在内之热邪。脾虚湿盛者,多伴有鼻涕量多、质稀以及易疲劳等症状,是由于脾胃功能不佳,湿邪内生所致。推荐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可帮助恢复脾胃功能、祛除湿邪。肺脾气虚者,多表现为长期鼻塞、气息短促、容易感冒。应选择补肺益气的食物,如黄芪、党参、鸡肉、牛肉等,以增强肺脾功能,固表止汗。肾虚者,常有鼻塞、腰膝酸软且夜间加重等症状。推荐食用补肾固本的食物,如枸杞子、核桃、黑芝麻等,可滋补肾气。

  总之,中医在鼻渊的治疗上,通过内外兼治、辨证施治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了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从根本上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