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以临床需要切入,实现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转变
2024.08.12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广泛应用现代的药理学知识和方法,阐明中医药在防病及治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取得诸多成果,加速了中药及中药复方的研究。

  中药药理学发展迅速,研究内容丰富,我们将研究思路分为三个方面。单方(味)研究、复方研究、单体研究。单方是由单味药组成的方剂,具有药味少、药效专一的特点。临床上因单方疗效确切而被广泛应用;复方研究是中医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的集中体现;中药有效单体成分研究是中药开发与应用的核心科学问题,是新药开发的重要资源。目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思路的转变,从简单的药理研究向中药药理学科规律性揭示转变;从基础实验向临床应用转变;从中药药理评价向新药研发转变。主要是将中医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阐明中药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解决了中药与临床及中医理论脱节现象,缩短基础研究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且药理作用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干扰因素众多的特点,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将研究方法总结为传统方法、现代方法、多学科交叉等。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已经应用于中药药理学研究;另一方面,病证动物模型的建立、药代动力学、中药毒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等不断更新,学科分化趋于完善。多项研究发现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多学科的交叉更利于揭示中药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与传统方法相比,现代多学科交叉能确定中药通过调节哪些靶点发挥药效,同时也能明确哪些化学成分可以共同调节靶点治疗相应疾病。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逐渐增多,学科体系逐渐完善。多种方法的交叉融合(中药学、化学、药理学、计算科学等)更利于筛选中药药效物质,探索发挥药效作用的机制。为了明确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剔除活性不好的化合物可以引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虚拟筛选是基于计算机进行运算,在多种化合物中筛选能与特定的药物靶标结合的潜在物质。然后通过动物实验或者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明确计算机筛选的结果。中药化学成分诸多,采用动物实验进行筛选周期长、成本相对较高、工作量大。因此,多项科学研究中引入现代技术弥补片面、不系统的研究。将关注焦点集中于从整体(水煎液)到组分(化学成分)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从临床实践出发,在多个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药理学研究完成了中药的药效评价,用科学阐释中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等。中药药理学是以整体研究为主,将传统中医药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中药药理研究不仅是“中药”和“药理”的加合,而且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开展的研究。

  中药药理学新思路是“中药规律的揭示—临床需要—新药研发”。新技术是多学科融合的交叉科学,强调多层次、多环节整合研究,揭示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未来,中药研究应该以临床实际需要为切入点,聚焦中医药优势领域,推动中药研究的进步与突破,推动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发挥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