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地方精彩
浙江:医疗新场景兼具“速度”与“温度”
2024.07.03来源:科技日报

  面对有人突发倒地、心脏骤停的情况,在拨打120后,除了等待救护车到来还能做些什么?

  如今,在浙江杭州,通过一套视频急救报警系统,只要点开短信链接、生成视频通话,非专业人士就可接受杭州市急救中心调度员的远程指导,争分夺秒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疗团队接手。

  近日,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张军根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依照“互联网+急救”思维,中心于2023年2月建立了这套视频急救报警系统,拓展智慧医疗新场景。在新场景的助力下,2023年,中心对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达到21.3%,创历史新高。

  记者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依托信息产业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先发优势,浙江上线“浙医互认”“浙里急救”“浙里护理”等数字化应用,坚持智慧先行,提高服务效率,使医疗服务场景不断迭代升级。

  提升响应速度

  走进杭州市急救中心调度大厅,记者看到多位调度员有条不紊地处理来电。通过数字大屏,可进入“院前数智急救一体化驾驶舱”,实时掌握杭州急救车辆、报警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分布等信息。

  “第一目击者对心脏骤停患者往往不敢救、不会救。”张军根说,通常语音医学指导存在局限性,视频建立的医学指导更加高效。调度员可通过视频指导目击者分工协作,就近寻找AED,对患者进行除颤。

  “在急救工作中,时间就是生命。”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汇集全省院前急救数据,统筹配置救护车辆、机构等资源,打造了“浙里急救”应用,为院前急救新场景建设添助力。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统计,院前急救新场景落地使浙江省范围内120受理时间平均缩短30秒,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缩短2分钟,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提升1.5%,患者定位准确率提升30%,为更多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急救“黄金时间”。

  除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环节也涌现了不少智慧医疗新场景。浙江省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周育成介绍,2021年底,医院依托其主导开发的eCART院内急救一键呼叫软件,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改变院内急救呼叫需逐一通知的方式,将急救队成员接到急救任务的平均耗时从3分钟降至15秒。

  推进精细服务

  “母婴人群出院后,在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方面存在庞大刚性需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雅岑说。

  现在,依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创建的创新平台,“互联网+妇幼护理”智慧医疗场景为更多“新手妈妈”带来便利服务。数周前,杭州临平一位哺乳期母亲就因需要处理婴儿黄疸,通过手机平台下单,请医护人员上门护理指导。截至今年5月底,该平台已向杭州、绍兴、嘉兴、湖州等地派出医护人员8000人次,节省家庭医疗开支130余万元。

  在浙江,针对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优质化的护理服务需求,“线上点单、线下服务”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场景还有多种“打开方式”。比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开发“宝护者”小程序,一站式解决儿童发热居家看护问题。截至目前,浙江省共有589家医疗机构和5万余名护理人员备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月均服务超1.3万人次。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浙江要坚持将智慧医疗贯穿于院前、院中、院后服务全流程,用“机器跑”“数据跑”“网上跑”代替患者跑,打造全程一体、协同高效、连续闭环的诊疗服务新场景。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