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观点
观点 | 许树强:敢闯敢干,形成深化医改的“四川智慧”
2024.06.13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在卫生健康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凭借敢闯敢干的精神,在医改方面花大力气,逐步跻身全国医改“第一方阵”。

  放眼全局 推进体系建设

  四川省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卫生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提升卫生健康工作高度,并将医保、药监等部门纳入“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发挥合力,协同构建。另外,四川省还陆续开展健康四川行动、卫生健康十大工程,切实将卫生健康工作融入所有政策、融入地方政府考评体系,为医改工作搭建施展拳脚的空间。四川省注重构建有特色的服务体系。基于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特点,在省级层面,四川省根据7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合理布局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确保区域内居民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资源;在市级层面,各地级市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在县级层面,全省建设300余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工作。从省级到县域级,四川省统一安排部署,兼顾资源布局精准、高效。

  高度重视 整体统筹协同

  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健康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视是推动医改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一是具备系统性。四川省历任“一把手”领导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2015年,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作出推进健康四川建设的战略部署。在2017年四川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省委书记、省长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同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意见》,再次对深化医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在此基础上,四川省将战略落到实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出台细化文件。二是具备整体性。四川省“一茬接着一茬干”,历任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围绕建设卫生健康强省目标谋划部署。2023年全省医疗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四化建设”为统揽,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明确工作重点。具有整体性的连续部署推动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不断发展。三是具备协同性。四川省“三医协同”工作成绩显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立足特色 做好领头羊

  四川省在我国西部地区是当之无愧的“医改领头羊”,医改工作成效显著。其中,作为医改工作的“重头戏”,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得到四川省的高度重视。全省二、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实现党政领导分设,统筹地区全部实现按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按病种分值付费)付费,全省医疗机构平均住院床日、次均住院费用普遍下降,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成。在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四川省整体排名全国第四位,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职工满意度均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二位。在资源下沉方面,四川省立足地域特色打造“万民医护走基层”特色惠民服务模式,通过组建省、市、县、乡级队伍,汇聚了1.5万名志愿者,结合对脱贫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对口支援工作,真正做到把大医院的技术传到基层、把大医院的医生引到基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四川省还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医防融合道路。目前,以各级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以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

  总结经验 发挥成果的指导意义

  四川省医改对全国各地医改工作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一是顶层设计全面。凡是改革,就涉及对现有利益分配结构的调整,难免要“动刀子”“开口子”。医改工作需要多部门、多层级、多链条同向发力,扫清改革的障碍需要决心、毅力、魄力、方法。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医改工作列为重大民生工程,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省、市、县三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深化医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这些举措保障了医改工作的顺利实施,体现出重视程度之高、推进力度之大。二是人民情怀深厚。四川省把防治传染病和慢性病、整治不合理就医问题,以及预防因病致贫、贫病交加情况作为医改工作的落脚点,协同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各方面改革举措,努力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安全有效、方便可负担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三是协同联动高效。四川省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一方面推进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工作,另一方面推行集中带量采购释放红利,最大程度挤出价格虚高水分,同时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增加医疗机构服务收入,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更加顺畅高效,环环相扣。四是改革路线务实。四川省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也是我国西部医疗资源、服务供给大省,拥有改革创新的良好基础,具有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近几年,四川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推进符合本地实际的深化医改之路,既紧跟国家深化医改决策部署,完成了规定动作,又针对农村地区广阔以及脱贫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多的西部省份实际,实施了一批自选动作,这些动作始终追求实效。五是基层实践出彩。成都市确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七个一”发展目标,提出构建“一超两强多一流”的新格局,发挥超大特大城市医疗服务保障功能。绵阳市探索实施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信用就医、居民健康服务等,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米易县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看”。这些实践都是四川省医改成绩的缩影,是医改经验的有力印证,是值得学习推广的“四川智慧”。

  瞄准重点 挖掘发展潜力

  对于四川省而言,医改工作仍具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持续深化、寻求突破。首先,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体系”上下功夫。体系建设重点要突出整合,四川省要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整合区域内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专业康复机构、安宁疗护机构等,组建医疗健康联合体。联合体要像独立运行、功能齐全的“细胞”。“细胞”内部实现医防一体、防治结合,给居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同时,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防病治病能力,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和管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健全完善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突出强调“公益”属性。当下,现代管理理念强调内涵建设,四川省应坚持把公立医院内涵建设放在首位,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内控管理、全成本核算等内部管理制度;在绩效考核中要突出公益性导向,重视健康产出、服务质量等关键指标。同时,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模式要与时俱进,既要打通数字服务体系“大动脉”,促进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又要强调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与科研成果转化,聚焦人工智能、核医药、前沿医学、数字医疗、现代中医药等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及时推广应用原创性成果。最后,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理顺行业治理“机制”。四川省要写好卫生健康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篇“大文章”,省委要定期研究医改工作,强化“三医”部门由省政府领导分管机制,省、市、县三级卫生健康行政管理机构党委要高效运行,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等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的监管,逐一健全管理机制。只有建好用好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医改工作的顺利推进与持续深化。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