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颈痛、背痛、腰痛、上下肢痛,甚至是肚子痛,都有可能是脊柱源性疼痛。脊柱源性疼痛是由于椎间盘疾患、骨质增生或软组织病变等引起的四肢躯干疼痛的症候群,是疼痛科常见的慢性疼痛类型。脊柱是一个复合结构,有主导运动的肌肉、肌腱,也有主导支撑和稳定的骨骼、椎间盘、韧带、滑囊,还有主导神经控制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而脊柱在慢性劳损和退变时发生的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软组织炎症反应,都会引起了不同类型的慢性疼痛。例如当椎间盘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相应脊神经根,会引起神经分布区的疼痛、麻木、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再如脊柱小关节紊乱时,小关节受力情况改变,脊柱小关节滑膜面和关节囊上丰富的神经末梢收到刺激,导致了小关节部位的疼痛。还有脊柱周围软组织结构包括肌肉、筋膜、韧带。这些软组织急性或慢性损伤可产生无菌性炎症,软组织持续收缩造成其局部缺血和局部高代谢状态,以及局部炎性物质释放,都会刺激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引发疼痛。前面还说到肚子痛可能源于脊柱,因为T6~L1的脊神经分布于腹壁及壁层腹膜,内脏感觉神经分布于腹腔内器官及脏层腹膜。内脏神经与脊神经之间存在的感应性联系,是脊柱源性腹痛发病基础。除以上因素外,脊柱的感染、肿瘤、骨折、畸形均可引起相关区域的疼痛,以上列举了这么多引起脊柱源性疼痛的疾病,那面对脊柱源性疼痛的患者呢,我们要做的就是对疼痛患者进行明确的诊断和定位。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