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明确定位推进中西医结合发展
2024.04.26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深度推进中西医结合是践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有效路径。笔者认为,明确定位,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事半功倍。

  明确中西医结合在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定位

  医疗机构是实施中西医结合、探索“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医疗模式的重要阵地。明确中西医结合在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定位对于中西医结合机制是否能够顺畅运行有重要意义。一是在综合医院的定位。目前,全部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设置了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科。临床科室可以根据业务需要配备中医类别医师,从而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让患者在临床科室就能接受到中西医联合诊疗服务。临床类医师通过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逐步做到“能西会中”,根据临床需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药饮片、中成药服务。在康复、肿瘤、妇科、儿科、外科、消化、皮肤等中医药优势明显的临床科室尤为突出,进而在综合医院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在综合医院做到“三纳入、一差别”,即把中西医协同发展纳入综合医院评审和绩效考核、纳入综合医院章程、纳入综合医院的管理制度,同时差别化实施中医科室的绩效考核,鼓励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二是在妇幼保健院的定位。中西医结合在妇幼健康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应用,在妇女儿童常见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很多妇幼保健院能够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家长学校、院内健康教育、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指导等方式,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提升群众自我保健意识。通过优化中医临床科室的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中医诊室原则上在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门诊诊疗区域内与相关西医诊室比邻布局,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中西医结合医疗保健服务。通过设置相对独立、集中布局的健康干预区,集中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等服务设施、设备和器具,可以为妇女儿童提供中医特色的健康干预服务。三是在专科医院的定位。目前肿瘤专科医院、妇产医院、肛肠专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皮肤专科医院、传染病防治院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围放化疗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实现减轻化疗副作用、改善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效果、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产后恢复中可以帮助逐步改善虚弱状态,对于解决产妇出现的恶露不断、腹痛、气血不足、缺乳、产后痹症等问题疗效显著,而且具有安全、方便和便宜的优势。

  实现中西医结合深度融合的工作措施

  提高临床疗效是中西医结合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因此提高疗效才是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指引。结合陕西省目前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一是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建立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的中西医协同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确定主攻病种,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平台和多学科团队,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创新中西医诊疗模式。二是推进优势专科中西医协同发展。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室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西医工作突出、疗效患者认可、机制流畅的科室建设,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和中西医协同能力。三是推进中西医协同攻关定点突破。通过遴选确定妇科、儿科、肿瘤、皮肤等重大疑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探索建立会诊、联合门诊、联合查房、联合病历讨论的体制机制,总结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四是推进中西医协同管理能力提升。整合全省优质医疗资源,发挥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陕西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科研教学单位作用,组建科教研一体化服务平台。结合前期试点经验,通过“揭榜挂帅”形式,在全省遴选中西医融合难度小、疗效提升大的病种,开展中西医协同机制创新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五是推进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通过持续实施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和西医学习中医高级研修项目,培养中西医结合领军人才和高级人才。在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设立倾斜政策,通过广泛举办中西医学习交流活动,加强中西医之间深层次交流。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