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医保快讯
“DRG/DIP费率/点值”贬值“十大”原因分析
2024.04.07来源:秦永方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经济研究

  医保DRG/DIP费率/点值“贬值”也是导致医保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分析DRG/DIP费率/点值“贬值”的原因,总结起来有十大方面。

  原因一:区域DRG/DIP总权重/分值增加较快原因

  医保基金的有限性决定,为了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医保部门实行区域总额预算管理,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并综合考虑各类支出风险的情况下,统筹考虑物价水平、参保人医疗消费行为、总额增长率等因素,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药机构的协商谈判机制,合理确定医保总额预算指标。不再细化明确各医疗机构的总额控制指标,而是把项目、病种、床日等付费单元转换为一定权重/点数,年底根据各医疗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总权重、总点数以及地区医保基金支出预算指标,得出每个权重、点的实际价值,按照各医疗机构实际点数付费。

  医保部门平时给医院结算费率/点值是预结算价格,不是最终价格,而是年度结算后,结合医保区域预算总额,最后确定清算价格。

  DRG/DIP区域预结算费率/点值=DRG/DIP区域总额预算÷区域预算DRG/DIP总权重/总分值

  DRG/DIP区域决算费率/点值=DRG/DIP区域总额预算÷区域实际DRG/DIP总权重/总分值

  由此可以看出,在DRG/DIP区域预算总额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区域实际DRG/DIP总权重/总分值增加较快,大于原来区域预算的DRG/DIP总权重/总分值,在区域医保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就会引发费率/点值贬值缩水现象。

  目前情况下,由于医保和医院之间对医保总额预算信息不对称,就是医保部门公布了总额预算测算方式,医院也很难估算出来DRG/DIP实际结算费率/点值。还有,由于各家医院的内部竞争关系,DRG/DIP实际权重/分值也不清楚。所以,就导致了医院对DRG/DIP费率/点值贬值不可控。

  原因二:区域医保基金外转速度较快原因

  区域医保基金有限性决定,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或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外转速度较快,外转患者的医疗费用,相对于区域内的医疗费用来说,医保部门管控力下降,就会挤占区域内医保基金预算。

  住院医保总额预算=区域内住院医保总额预算+外转住院总额预算

  区域内住院医保总额预算=住院医保总额预算-外转住院总额预算

  外转住院患者比例虽然很少,但是,确使用了大量的医保基金,外转住院患者越多,区域内住院医保总额预算就会相应减少,也会引发DRG/DIP费率/点值贬值缩水现象。

  原因三:区域参保人员下降原因

  区域医保总额预算的多少,与区域内缴费人口基数紧密联系。随着人口流动,人口流出地的群众到人口输出地缴纳医保,人口流出地医保缴费基数下降,影响人口输出地医保基金总额。还有,由于医保缴费基数逐年上涨,低收入群体缴费意愿下降导致缴费人员减少,都影响到区域医保基金总额。

  区域医保基金总额=∑医保缴费人数×医保缴费标准

  如果医保缴费人口基数下降,就会导致医保基金总额减少,同样也会引发DRG/DIP费率/点值缩水现象。

  原因四:人口老龄化加速原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疾病谱发生变化,就医需求在逐步增加,医保基金的有限性,与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医保缴费基数及国家补助在逐年增加,但是,依然赶不上人口老龄化速度。

  DRG/DIP权重/分值=区域医保住院患者人次×DRG/DIP入组权重/分值

  老龄化加速导致住院患者人次增加,住院患者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区域医保基金增长速度,推动区域DRG/DIP总权重/总分值增加,区域医保住院基金一定的情况下,必然引发DRG/DIP费率/点值贬值缩水。

  原因五:异地直报原因

  锁着异地直报政策的推出,许多区域内患者可以在异地住院直接报销,由于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异地直报患者人数增加,必然减少区域内住院医保基金金额。

  区域住院医保基金总额=区域住院医保预算-异地直报预算

  从公式可以看出,区域内住院医保基金总额的减少,也会引发区域内DRG/DIP费率/点值的贬值缩水。

  原因六:医院抢权重/抢分值原因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引入的是内部人市场竞争控制机制,与以往的按照医院“分蛋糕”机制不同,激励区域内各家医院,都要在区域住院医保总额预算的池子里“抢蛋糕”,医院抢不到“蛋糕”,就没有较好的医保收入,倒逼医院提高竞争力。

  区域DRG/DIP住院医保基金分配=各家医院DRG/DIP总权重/总分值×DRG/DIP费率/点值

  医院为了获得较多的DRG/DIP总权重/总分值,就会千方百计增加住院患者,患者数量是增加DRG/DIP医保收入的基数,没有保有量的患者做基数支持,就很难获得较好的DRG/DIP医保收入。

  各家医疗机构的激烈竞争,推动了住院率的上升,住院患者的增加,扩大了DRG/DIP总权重/总分值,受区域医保住院总额预算的制约,DRG/DIP费率/点值编制缩水就在所难免。

  原因七:医疗服务行为改变原因

  传统的按照项目及医院医保总额预算管理模式下,只要不超过医院医保总预算发生费用医保就买单,犹如“医生点餐、医保买单”,医保部门处于被动,而DRG/DIP付费不同,是按照标化后的DRG/DIP权重/分值结合费率/点值付费。

  但是,DRG/DIP权重/分值重点侧重疾病的风险疑难程度,结合历史费用的标化,有手术、治疗、操作的权重/分值就高,保守治疗的权重/分值就低。极大的推动了各家医院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面对人口老龄化现实,技术的进步就推动了DRG/DIP权重/分值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权重/高分值的病种占比提升,相应的区域DRG/DIP总权重/分值增加较快,在区域医保基金有限的情况下,也就导致DRG/DIP费率/点值的贬值缩水。

  原因八:病历质量升级原因

  从前医院对病历首页质量关注度不够,主要侧重临床文书要求,DRG/DIP付费下病历首页成为结算的主要依据,成为了医院的“数据资产”。由于,DRG/DIP付费,是基于历史前3年的病历首页数据测算,开始付费后,医院的重视程度极大提高,诊断、编码质量大幅度提高,还有,一些高编、高套等现象,导致区域内DRG/DIP总权重/分值增加过快,在区域医保基金有限的情况下,也是导致DRG/DIP费率/点值的贬值缩水的一个主要原因。

  原因九:医院达标上等原因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突出病组(病种)、权重(分值)和系数三个核心要素,由于机构系数大部分基于医院级别设计,由于医院达标上等,医院机构系数提升,导致区域医保预算分配的基础增加,也就导致了医保DRG/DIP费率/点值贬值缩水。

  区域医保DRG/DIP费率/点值=区域医保DRG/DIP住院总额预算÷区域医院DRG/DIP总权重/总点值

  区域医院DRG/DIP总权重/总点值=各家医院DRG/DIP权重/点值×机构系数

  加入机构系数一般三甲1,3级0.95,二甲0.8,二级0.75,一级0.6,如果区域医疗机构达标上等后,就会导致区域医院DRG/DIP总权重/总点值增加,在区域医保基金有限的情况下,也是导致DRG/DIP费率/点值的贬值缩水的一个主要原因。

  原因十:医疗供给过剩原因

  许多地方医疗供给已经过剩,可新开医院犹如雨后春笋,特别是大医院跨区域分院建设,医院供给的过剩,促使医院之间恶性竞争更加激烈,对本来就紧张的区域医保基金来说提出了挑战,对当地医疗机构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冲击。

  区域医保DRG/DIP费率/点值=区域医保DRG/DIP住院总额预算÷区域各家医院DRG/DIP总权重/总点值

  如果区域内医院过多供给过剩,病床使用率不高,医院为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恶性竞争,“低门槛收住病人”现象,进而增加各家医院DRG/DIP总权重/总点值,在区域医保基金有限的情况下,也是导致DRG/DIP费率/点值的贬值缩水的一个主要原因。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