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是清明节,也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清明时值暮春,气候多变,应该如何养生呢?清明时节,风干燥,加上人体内肝火旺盛,内外相结合,就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等症状,这个时节要多饮水。饮食方面,以平肝补肾润肺为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吃新鲜上市的果蔬,以下几种时令蔬菜就不错。
荠菜
清明前后的春天,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荠菜可以降血压、健胃消食、疏通肠胃,治疗胃痉挛、胃溃疡、肠炎等。另外,荠菜还具有强筋健骨、明目养肝、润肺和中的作用。荠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钙、铁、磷以及维生素B1、B2、C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适合清明时节食用。
香椿
香椿一般在清明时节发芽,谷雨前后采摘,这种头茬椿芽,香味浓郁。香椿的嫩芽可用于制作香椿炒鸡蛋、香椿竹笋、香椿拌豆腐等。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记载香椿叶味苦,性平,具有消炎、解毒、杀虫的功效,也可用于治痔疮、痢疾。
韭菜
说到春天要吃的东西,不得不提到韭菜。韭菜属于“瘦物”,因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帮助瘦身并促进食欲。韭菜的独特辛香味源自其所含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有助于人体提高免疫力,还能帮助人体吸收维生素B1及维生素A,因此韭菜若与维生素B1含量丰富的猪肉类食品互相搭配,是比较营养的吃法。不过,硫化物遇热易于挥发,因此烹调韭菜时需要急火快炒,若加热过火,便会失去韭菜的风味。
总之,清明节虽然是一个祭祖扫墓的节日,但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健康。中医养生提倡平衡和谐的生活方式,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情绪、养护肝脏等方法,可以增强身体的健康和抵抗力。希望大家在清明节期间,能够将中医养生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