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发挥中医药作用 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2023.11.1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加强中医药文化多元价值的阐释,发挥中医药作用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增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伟力,是新时代的中医人增强历史主动、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加强中医药文化多元价值的阐释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传承发展数千年进程中得到充分延续和应用。评价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关键要看临床疗效。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有着不同的思维观念和表述方法:中医注重从宏观整体、病性的角度认知人体的健康和疾病,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作为基础理论思想,进行个性化诊疗以达到机体平衡的治疗目的。中医药学脱胎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道家理念,以及释家的修持之道等。

  进入新时代,中医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契合,体现了具有人文关怀、文化属性和多元的教育价值,抗疫精神包涵着“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蕴藏着“调和致中”的辩证思想,蕴藏着“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这些思想观念和智慧结晶,对于新时代中医人加强中医药文化多元价值研究,从中医药视角阐释“第二个结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担负中医药时代发展的文化使命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础。中华文化超越地缘、血缘与宗教,将华夏大地上的各民族人民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只有确立起文化主体性,才能形成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也才能确立起“以我为主”的精神气象。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化的引领和精神的支撑。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文化使命。守正是坚持中医正思维、正观念、正文化;创新是既有中医药自成体系的创新,也有借助现代科技的多学科协同创新。

  增强甘肃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伟力

  甘肃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历史以黄帝与广成子论道、与医祖岐伯问答为源头,绵延至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从郑氏针法、陇中正骨享誉全国,到陇药产业发展,再到举办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甘肃中医药发展抵达历史新高度。我们要讲好甘肃中医药故事,尤其是甘肃特有的敦煌医学,要通过时代化、大众化的阐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医药的健康养生、文化育人优势同信息技术融合,使中医药文化“活”起来,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面。一方面,我们要为陇药“走出去”创造条件,以医带药,以药促医,擦亮甘肃皇甫谧针灸文化、崆峒养生文化节等文化名片;另一方面,以甘肃在匈牙利、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建立的海外岐黄中医中心为平台,主动融入、深度推进中医药国际教育培训,提高中医药国际合作层次和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

  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把中医药文化放在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大历史观来审视,把中医药文化放到凝聚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通的高度来审视,越是开放包容,就越是能够得到认同和维护,越能够绵延不绝,让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以中医药文化之力构筑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伟力。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