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孙国杰教授学术思想研讨暨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传承孙国杰教授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
会上,针对中医针灸如何创新发展,怎样培养一流的针灸人才,针灸为什么能风靡世界等问题,全国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孙国杰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中医针灸要发展,必须守正创新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孙国杰表示,发掘就是传承,提高就是创新,点滴成就也是创新。一个人的力量、水平和智慧是有限的。中医针灸想要发展,就不能固步自封,要在继承古代医家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与现代科技结合。只有重视传承,不断创新进步,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孙国杰就开始了针灸创新。他坚持针灸“通调治病”观念,利用针灸疏通经脉气血、调理脏腑功能,对“子午流注针法”的效用进行探讨,进一步拓宽了时间针灸学的研究领域;首次提出“比较针灸学”概念,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肯定;结合临床经验,创立了“荣脑通窍”法治疗中风、运用“益肾调督法”治疗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疾病,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小车不倒只管推’,我虽然马上86岁,但一定尽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工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为湖北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孙国杰教授的致辞赢得现场热烈掌声。
培养一流针灸人才,需要一代胜过一代
中医针灸要想发展得好,教育、人才是关键要素。在孙国杰看来,半个多世纪坚守教学科研管理和教书育人的第一线,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事是在湖北创建针灸学专业,培养针灸学专业人才。
1982年,孙国杰率先提出创办针灸专业,使湖北中医药大学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成立针灸专业的几所中医院校之一。作为湖北省第一代针灸学科带头人,孙国杰见证了针灸学科40年的快速发展。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针灸学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形成了针灸推拿学(含针刀方向)、中医骨伤科学、康复治疗学三大专业为主,覆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全教育链,培育出3千余名优秀学子。
“事业发展必须要一代传一代,一代胜一代,要真诚地对待年轻人,把自己的心得体会经验告诉他们,启发帮助年轻人成长。”孙国杰认为,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他前后培养48名博士研究生、70余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很多已成为针灸行业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成立孙国杰针灸教育基金会,至今已奖励优秀青年师生16名,培养真正热爱中医针灸事业的年轻人。
当天,弟子们从五湖四海回到学校参加大会,孙国杰欣喜不已:“学生就是我的孩子,看到他们成长成才就是我的幸福。”
中医药学必将成为世界主流医学的一部分
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孙国杰表示,针灸疗法作为外治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能够起到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随着针灸与国外医学及文化的交流融合,针灸的国际化更为深入发展,已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中医针灸已经成为世界针灸”。
孙国杰认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各国运用中医药学,2019年将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二是党和政府重视支持,出台《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三是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其他传统医学不可比拟的。
“中国是针灸的发源地,我们有责任将针灸发扬光大,为全世界人民健康服务。”孙国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