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医药速递
破解短缺药难题,有了新解法
2023.10.26来源:中国医药报

  10月13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了《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23-2)》。该采购文件显示,第九批集采将于11月6日在上海市进行价格申报、开标,共有42个药品品种被纳入集采。值得注意的是,曾被列为短缺药的卡贝缩宫素注射液也进入了此次集采名单中。

  “短缺药出现在集采名单中并不意外。”南开大学医药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宋华琳指出,不管是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还是从近年来出台的政策举措均可看出,国家极为重视短缺药的保障供应,将短缺药纳入集采名单是举措之一。

  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形成短缺药的原因很复杂。用集采来保障短缺药供应或许是一种好方法,但让企业生产短缺药有经济效益,可能才能真正“治本”。

  “举旗”意在保障供应

  “针对短缺药进行集采,这一做法有助于解决临床采购量不确定导致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短缺药供应保障体系,也有利于避免出现临床急需时药品快速涨价等现象。”针对将短缺药纳入集采,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主任、中国药学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主委刘丽宏如是表示。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原局长、福建省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赖诗卿也认为,对短缺药开展集采,有利于明确使用量,提高行业集中度,保障短缺药的临床供应。“其关键是品种的遴选,核心是报量和中选规则的确定。”赖诗卿说。

  据了解,集采的核心是以量换价。而短缺药是临床必需、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正常供应的药物品种,具有用量不确定、价格低廉、企业不常生产和临床容易出现供应短缺等特点。显然,集采为短缺药“举旗”,主要意在保障供应。

  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近两年一直在思考短缺药的采购问题。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探索“孤儿药”、短缺药的适宜采购方式,促进供应稳定。

  随后,部分省份开始探索行动,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重庆市医保局的尝试。

  2021年5月,根据《渝豫桂琼滇青宁新新疆兵团短缺药品联盟保供稳价带量采购文件》,重庆市牵头河南、广西、海南等9省份针对黄体酮注射液、注射用糜蛋白酶等21个短缺、临床必需的药品进行为期两年的集采,采取“市场竞价综合评审+议价”方式,坚持保供稳价和多家中选的原则,同时明确短缺药品不纳入“结余留用”考核。因为是短缺药首次被纳入集采,此次集采受到业界关注。

  2021年6月,重庆市医保局中选结果,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中标。

  时至今日,集采协议已经结束。但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因为9省联盟还有需求,所以该企业还在持续供应中标产品注射用苄星青霉素。

  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该公司按照集采协议文件要求完成了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的供应且供应数量超过了约定量,后续还会继续积极参与短缺药集采项目。

  显然,9省联盟的短缺药集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确保供应的效果。

  需让市场机制参与

  但在采访的过程中,专家们对以集采的方式解决短缺药的问题一直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短缺药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通过集采一项举措就能解决。

  赖诗卿指出,形成短缺药的原因很多,如原料供应和垄断、供需信息不对称、季节性生产、价格成本乃至采购量与配送等问题。正因为成因复杂,所以对于集采能不能解决短缺药的问题,最终还是得看实操落地后的效果。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邵蓉认为,药品出现短缺,可能是药价低廉,生产利润空间小,企业不想、不愿再生产;可能是临床需求与用量小且不确定,无法用药价平衡,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觉得经营风险高而不再生产;还可能因为原料药垄断和短缺,使企业无法生产保供。“如果短缺药企业能够积极响应集采,对解决短缺会有一定效果。但有些短缺药生产企业不一定会应标或者中标。”邵蓉说。

  在企业人士看来,缺乏良好的市场机制是造成短缺药“短缺”的真正原因。

  “企业要恢复一个药品的生产线,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集采中选价格仅仅覆盖成本或者利润较低,企业可能不太愿意生产。比如,企业恢复药品生产线可能需要花费500万元,但短缺药年度销售实际很难达到这个数字。”一位短缺药生产企业的原高管直言。他建议,药品短缺问题最好用市场规律来解决。保障短缺药供应,可以用定向采购、定向招标等方式。

  一位企业负责人对此表示认同。该负责人表示:“出现药品短缺的根源在于市场调节机制出现了问题。国家应从药品招采机制和价格上解决短缺药问题。只要有利润,企业不会不供应。”

  以重庆市9省联盟为例,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如是坦言:“这次中标我们小有盈利。今后,我们也会根据品种和生产能力积极参与短缺药的集采。”

  除了依靠市场调节,宋华琳还建议,政府可适当加强对短缺药生产企业财政、政策扶持。在解决短缺药的问题上,还可以参考国外应对药品短缺的经验,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药品生产企业等合作,共同解决短缺问题的出现。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