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洗澡也有避忌,不可随意
2023.10.12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洗澡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具有清洁机体、调畅气血和放松等作用。然而,洗澡不慎、失当也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因。因此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时间、浴室环境等谨慎洗澡。

  洗澡不避外邪,百病丛生

  历代医家很早已认识到洗澡不忌风寒暑湿等外邪,致病广泛。《饮食须知》曰:“盛暑浴冷水,令伤寒病。汗后入冷水,令人骨痹。”《秘方集验》载:“黄汗者,汗如栀子水,染衣黄,不渴。因脾热,汗出入水澡浴所致。”中医认为,洗澡有腠理百窍皆开的生理特点,寒热与腠理开闭密切相关,盛暑、汗出或冷水洗澡均可使六淫邪气自外而进,稍有不慎可以致病或使病邪潜伏。

  在妇产科方面,《丹台玉案》称:“月事适至之时……及坐水中洗浴,寒气入内,血即凝滞,亦能令人经闭也。”可见风寒之邪侵袭胞宫使冲任气血不通畅而闭经。另外,中医认为产后有伤津耗气、失血过多的特点,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风寒等外邪。如《厚生训纂》曰:“不避风寒,脱衣洗浴,或冷水洗灌,当时虽未觉大损,后即成蓐劳。”蓐劳即产后痨,提示产后血气未复,洗澡必须谨慎。

  在儿科方面,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免疫力较弱,洗澡不慎易导致疾病。如《婴童百问》说:“澡浴水入耳中,水湿停留……亦令耳脓,久而不瘥,变成聋耳。”《活幼口议》谈及小儿或因澡浴感风不解而作慢惊风。从以上可知,小儿洗澡必须注意安全,仔细提防外邪和浴后擦干身体。

  洗澡需注意禁忌

  洗澡还有相关禁忌,需要多加注意。如《饮膳正要》称:“醉不可澡浴,多生眼目之疾。”《千金食治》也谈及“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提示醉酒后不可洗浴,不然多疾。《摄生要义》更强调:“勿以冷水沐浴、洗手面、淋背,使人得虚热眼暗,筋脉厥逆,霍乱转筋,阴黄之疾。”《急救广生集》谓:“饥饿澡浴,则病骨节烦痛。”《养性延命录》中提到:“饱食勿沐发,沐发令人作头风。”说明洗澡前注意饮食状态,切记不可过饱过饥。《疡医大全》曰:“热毒痈疽外障……或热水洗浴太过,热毒上攻,蒸气入脑,致生痈疽。”指出水的温度不能过热。此外,《备急千金要方》阐明了洗发后勿当风,勿湿头卧,认为会使人头风眩闷、发秃面黑、齿痛耳聋及头生白屑。可见洗澡后勿当风、湿头睡,需要用干毛巾把多余的水分吸干,否则寒湿可由此而入。

  正确洗澡能养生除疾

  日常生活中,多汗而久不洗澡可成疮疾或导致皮肤病。洗澡除了保持干净外,还可配合香花、香草或药物浴疗,治疗广泛。此外,古人推崇特殊时节以沐浴驱邪防病,如端午节有兰草煎汤沐浴辟邪防疫的习俗。《寿世传真》提到:“五月五日,用枸杞煎水沐浴,可却除灾疾。”《串雅内外编》提及小儿咳嗽“生姜四两,煎浓汤沐浴即愈”,指出可借助药浴热力和药力效应解表驱邪。可见恰当运用中药沐浴有保健、治疗作用。

  洗澡是养生保健重要一环,正确认识“洗澡避忌”有助于建立正确的洗澡形式,利于养生保健。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