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源泉。笔者将从医心仁、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等方面,探寻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凝聚青年在复兴征程上前行的力量。
从医者初心之大德,学习“人民至上”
仁爱是医者的初心,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和爱护生命的行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回顾党的百年奋斗: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建立“爱国统一战线”,从“团结一致向前看”到“发展才是硬道理”,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学而知之,知而行之,问计于民,服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坚定为民之心。
从医道和谐之要义,把握“胸怀天下”
“和合”是中医哲学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人与自然、社会之和合,人体自身和合,医患和合等方面。“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精神要素,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价值取向,回应各国人民关切的问题,以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胸怀天下”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境界格局,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进步和解放的崇高理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合理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气度,与各国青年一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以青春之活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从医术至精之使命,体悟“打铁还需自身硬”
《庸医速报》讲:“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是说医者要有严谨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职业技能。“精”是集中、是聚焦,回顾我国的科技探索历程:从两弹一星到863计划,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再到新时代的北斗导航系统,“精”是中国科技的自立和自强。“精”是锤炼、是百炼成钢,从“窑洞对”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精”是全面从严治党历程中“打铁还需自身硬”。“精”也是青年人成长中的历练和磨炼,从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到杜富国“扫雷排爆冲锋在前”,从“硬骨头六连”“作风顽强,敢打硬仗”到黄文秀“返乡扶贫,奉献青春”。新时代青年要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到时代的洪流中历练自己,锲而不舍、驰而不息、锤炼本领、担当有为。
从医德真诚之担当,践行“心底无私天地宽”
医德“诚”,是医者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医者初心的外在表现。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肩负历史重任,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在沉淀中奋进,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要怀抱梦想、脚踏实地,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时代的青年要领悟“两个结合”精神要义,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力构筑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