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午后,蓝天白云下的小红楼格外醒目,这里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特需门诊。诊室里,国医大师施杞正在教患者练习养生功,运气完毕,一声气力雄浑的长啸响彻诊间。这啸声,这精气神,这身姿,无不体现出施杞多年来的养生成果。他致力于中医骨伤科事业59年,针对老年人如何养护筋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起居有常,养身心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施杞提倡老年人生命在于“活动”。他建议老年人根据自己情况适当运动,杜绝久坐,每天保证2~3次20分钟左右的活动。
对于老年人外出运动的时间,现在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在农村生活者可以晨练,居住在城市则不宜晨练,因为空气中有雾、露水裹挟着灰尘下降,不益于健康;而晚上锻炼,对老年人来说不安全,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所以老年人最好的锻炼时间是吃过午饭后。”施杞认为,午时的阳气正好,适合锻炼,一天可以走2000~3000步。天气好的时候,半小时至1小时的阳光照射就能基本上解决维生素D的合成需要。
养生者,不伤身也。养生贯穿人的一生,施杞总结为:少年重养,青年防伤,中年防邪,老年防衰。青年时期要养身体、防损伤,比如运动员在青少年期间易造成筋骨损伤,普通人盲目健身会造成运动损伤,运动要有度,盲目追求某种效果恐得不偿失。“中年防邪”说的是防风、寒、湿等外邪,提醒中年人正值拼搏时刻,不要疏于关照健康。“老年防衰”则指生活习惯要顺应自然,衣食住行都要合理,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早在20世纪90年代,施杞就提出“慢性筋骨病”的概念,他认为,慢性筋骨病这一类病有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年龄相关性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筋骨衰老是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因此,筋骨的养护与整体养生分不开。
养生中的“养”字,就是要注重全身的调理,“生”指的是一个生命过程,是做到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地为个体生命提供能量。养生要注意衣食住行顺应四时、天人合一。穿衣上,要做到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温凉搭配考虑好。
饮食上,施杞主张荤素搭配、不偏食,鱼、瘦肉、豆制品等蛋白质提供人体的基本能量,蔬菜则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均不可少。同时要做到饮食有度,每餐七分饱,四季五味,顺应自然。
关于住所,施杞认为,住所不单纯是一个避风避雨的场所,要有活动和休息的空间,还要注意内部环境的文化修养,做到内外兼修、自然文化一体。
勤练功法,加“骨”劲86岁高龄的施杞步伐稳健,甚至比身旁的年轻学生走得还要快,这得益于他长期保持锻炼的好习惯。
施杞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科学研究,总结出一套调畅全身气机的养生操,即“施氏十二字养生功”,以“洗、梳、揉、搓、松、按、转、磨、蹲、摩、吐、调”十二势组成。完成一套养生功大约15分钟,建议每日1~2次。适合有颈腰痛、关节痛等慢性筋骨病的人,从头到脚都能活动到,是对身体全面的调理锻炼。施杞指出,练功要量力而行,规律锻炼,练习时自然呼吸,思绪集中,动作连贯,和缓舒展,不宜过猛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