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专区 > 医疗康复专区 > 康复知识
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治疗中暑的区别
2023.09.05来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炎炎夏日,暑湿盛行,最易发生中暑,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是家中必备的常用防暑药。这两种药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可滥用或替换服用。

  藿香正气水由苍术、陈皮、茯苓、白芷、姜制厚朴、半夏、大腹皮、桔梗、广藿香、甘草、紫苏叶等药制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要治疗用于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者是夏天暑湿所致的胃肠型感冒,一般临床表现为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症。中医认为,虽然夏季气候炎热,但因乘凉冷饮、市内空调温度太低或天气骤变、淋雨涉水,均会导致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引发疾病;而内伤湿滞则是由于脾胃阳虚或脾胃气虚引起的水湿输布、代谢异常,多出现消化道症状。夏季气候炎热、阴雨天气较多,暑湿盛行,当暑湿之气侵犯人体时,常常影响脾胃功能而引发疾病。藿香正气水对于以“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十滴水由樟脑、小茴香、干姜、肉桂、大黄、辣椒、桉油等组成,具有健脾、祛暑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因中暑所致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症。中医认为,暑热之邪侵入人体,上闭清窍,故出现头晕或头痛、重则昏迷不醒;暑湿较盛、上蒙清窍,则出现头重如裹;若暑热夹湿,湿热中阻,则脾胃升降失常,出现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十滴水中应用“干姜、肉桂”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小茴香”温经散寒止痛,“大黄”清热泻火、解毒祛瘀。本方辛热与苦寒之品共用,气味浓烈,以达辛开苦降、开闭醒神、止呕定眩之效,主要用于中暑的急救。在中暑发病后数十分钟或数小时服用2~5毫升,中病即止,不宜多服。该药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且所含的药物成分具有一定毒性,哺乳期妇女、孕妇、儿童等人群不宜服用,对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患有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综上,藿香正气水主要用于治疗夏季风寒湿邪所引起的胃肠型感冒、夏季感冒、胃肠炎等疾病,对于中暑而引起的胃肠不适也有一定疗效,应用范围较广。而十滴水仅用于中暑急症,即暑热引起的头痛、头晕、昏迷、或胃肠道不适等。前者用于治疗风寒湿邪所致疾病,后者专攻暑热之邪所致中暑急症,两者的功效主治不同。因此,应对症选用,合理应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