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打造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齐鲁样板”
2023.07.28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也明确要求,“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总体安排,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是一项打基础、固根基、利长远的大事要事。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项重要举措。“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尤其是进中小学校园,能够让学生们从小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信服中医药,并从中切身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中医药事业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医人薪火相传下发展至今的,如何吸引优秀的青年学子报考中医药院校并立志从事中医药事业,是新时代中医药面临的一大挑战。

  医学教育学制长、就读期间课业任务重、毕业后还需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导致许多优秀的高考生对中医药院校望而却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能够让学生从小对中医药有更真实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在心中播下投身中医药事业、探索中医药奥秘的种子,有助于更多优秀青年学子加入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队伍中。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也是建设健康中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要求。“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健康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健康的程度。几千年来,中医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确切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保驾护航。中医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治未病理念等对人们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开展,能够让广大师生及家长了解中医药、走近中医药,让广大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理念,树牢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科学有效预防疾病,注意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进而有效提升健康水平,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健康根基。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山东实践与探索

  山东是文化大省、教育大省和中医药大省,历代名医辈出,中医药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深厚。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山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近年来,山东省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长效机制。近年来,山东省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山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工程实施方案》等,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教育厅负责全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全面组织和领导,联合制定了《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建设标准(试行)》,自2021年起,共组织遴选建设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省级试点学校46所,并遴选近千名教师参加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专题培训。山东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负责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具体实施,各市县(区)卫健部门会同当地教育部门,负责指导本地试点学校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加强了全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了该项工作的持续性和实效性。

  打造“中医药伴我成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亮点品牌。《山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中医药伴我成长”作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建设工作品牌名称,在全省统一使用。山东省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品牌和标识的省份。为打造好“中医药伴我成长”品牌,山东省制定了《“中医药伴我成长”——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试点实施方案》《“中医药伴我成长”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建设标准(试行)》,为全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绘制了“路线图”,并从学校室内外环境建设标准、师资培训、课程融合、主题活动开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标准和建设性意见及要求。46所省级试点建设学校按照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结合各自特色和优势,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不断擦亮“中医药伴我成长”活动品牌。

  编写中医药科普系列读本,并制作中医药文化相关宣传品。山东中医药大学朱姝领衔的小脚丫创作团队,针对小学生群体,精心制作了国内首套中医药探险故事系列丛书《仙草探险队》,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丛书包括《神秘的仙草》《海洋探宝》《惊险的梦》《奇怪的游戏》等12册,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将中医药内容有机融合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丛书一出版就深受小学生及家长的喜爱和好评。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文姮团队编撰了《跟我学中医》科普丛书,包括《中医的奥秘》《谈谈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理与法》《名著传说寻中医》《儒医风华》5册,该丛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彰显齐鲁特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向中小学、医院、科普基地等捐赠1000余套。另外,山东省统一制作中医名家挂图、中草药书签、腊叶标本制作视频、中医眼保健操视频等,统一发放至各试点学校使用。

  分类探索开发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山东各试点学校根据各类学生不同特点,结合各自学校实际,探索开发了相应的校本中医药文化课程。烟台市芝罘区潇翔小学开发的“我的中医生活”、威海市北竹岛小学开发的“四季国医”、青岛市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开发的“小药工——中药启蒙”、烟台栖霞市蛇窝泊小学开发的“本草人生”等小学课程注重学生趣味性体验和兴趣培养;东营市胜利第五十八中编印《中医药传统文化与健康》读本并融入课程教学,威海荣成市二十七中开发的“蒲公英”系列课程等,在感悟中医药文化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初中生中医药思维和理念的培养;威海一中开发的“一体多维”中医药特色课程群则结合高中生实际,注重在系统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各学校开发的中医药校本课程有特色、重体验,授课方式灵活多样,深受学生喜爱。

  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省级师资培训班。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山东省教育厅,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组织开展全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省级师资培训班。培训以中医药文化知识为重点,以提高教师中医药文化传播讲授能力和水平为主线,主要培训中医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中医药文化特点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课程设计等。截至目前,师资培训班举办两期,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近千名,为全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提供了师资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效整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各种资源。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中,山东有效整合中医药院校、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等资源。通过集中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有效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今年7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月”,在为期1个月的活动期间,作为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等在全省范围内通过开展免费参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等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各基地和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都参与其中,并举办相关活动。“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期间正值暑假,不仅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能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方式广泛参与其中,全省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也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益良多。

  打造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齐鲁样板的提升策略

  山东省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有些工作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并探索出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同时,也存在覆盖面偏小、内容不够丰富、形式相对单一等不足。山东省要打造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齐鲁样板”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扩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覆盖面和参与率。山东省有各级各类学校近4万所,目前建设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省级试点学校仅46所,占比低。今后,应进一步加大省级试点学校建设力度,鼓励支持各地市建设市级和县区级试点学校,增加试点学校数量,扩大覆盖面。同时,要及时总结各试点学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在非试点建设学校予以推广,让更多学校参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从而惠及更多学生。

  编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专用教材。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要广泛深入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高水平的专用教材是关键。现有中医药教材及科普读本,有些学术性专业性太强,没有做到通俗易懂;有些过度演绎,甚至违背中医理论及常识,都不能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直接使用。应根据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特点,组织中医药院校专家学者、中医医师、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中小学教师及家长等共同参与编写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精品教材和科普读物,供全省学校对应使用。

  试点合办更多中医药特色班。前期,山东中医药大学与济南市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联合成立“扁鹊少年班”,国医大师王新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刘更生等亲自授课。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烟台市牟平龙湖小学合办“杏林少年班”,通过课堂讲授、走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动手实操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兴趣。中医药类特色班的成立,对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能够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应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与中医药院校、中医医疗机构等联合成立更多中医药特色班。

  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内容是根本,形式是载体。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制作的“鹊说”系列科普作品,山东中医药大学拍摄的扁鹊系列微电影《寻找扁鹊》《扁鹊归来》、编排的原创话剧《医宗·无双》,山东省实验小学创作的名医故事音乐剧《鹊之祭》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生动,取得较好宣传效果。今后,应加大支持力度,创作更多中医药题材的纪录片、影视剧、动漫、话剧等,建设一批中医药主题公园、体验场馆、文化知识角等,让中小学生置身于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自觉参与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当中。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卫健部门、教育部门可以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作为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小学校日常考核的一项内容,定期考核督促;中医药院校、中医医疗机构、中小学等可将参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作为岗位聘任及考核的加分指标。另外,还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畅通中小学校与中医药院校、医疗机构、文化科普基地等的双向互动,并动员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