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写过一首《山花子》:“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李清照知医识药,写过不少以中药材为主题的诗词,这首词里提到的“豆蔻”是一种生长在江南的草本植物,四季皆绿,外形窈窕,花小而美,多用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姜夔“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王雱“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等都是关于豆蔻的名句。
豆蔻入药部位为其干燥成熟的果实,其性辛温,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的功效。《本草纲目》载:“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主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
豆蔻气味浓厚,清代《百草正义》载:“白豆蔻气味皆极浓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种清澈冷洌之气,隐隐然沁入心脾。则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气。”“豆蔻连梢煎熟水”里的“熟水”是在李清照所生活的宋朝一种常见的药用饮料,豆蔻熟水、紫苏熟水都是当时常见的当街售卖的饮料。南宋陈元靓《豆蔻熟水》中说:“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盏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白豆蔻壳拣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每次用七个足矣。不可多用,多则香浊。”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夏天把清香的豆蔻投于滚水之中,密封煎煮,香气将会倍增。
“分茶”是宋朝的一种饮茶方法,这首《山花子》里的“莫分茶”指的是不饮茶。为什么喝了豆蔻水之后不能再饮茶呢?这是因为,茶性偏凉,与豆蔻辛热之性相反,不宜一起饮用。
以“豆蔻”为名的中药材有四味,分别是肉豆蔻、草豆蔻、白豆蔻和红豆蔻,其药性略有区别:肉豆蔻入药首载于《药性论》,以“温涩”见长;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以“温燥”见长;白豆蔻始载于《本草拾遗》,以“温化”见长;红豆蔻首载于《开宝本草》以“温里”见长。
在宋金交战的动乱年代,40多岁的李清照一路南下,流离失所。其夫赵明诚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去世后,她一个人又生活了近30年,在当时算是高龄,这与她识中药懂中医可能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