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潇潇,又是竹笋破土而出的时节。竹笋,有“竹萌”“竹雏”“箨龙”等之称,其品种较多,按时节分,有春笋、夏笋、秋笋和冬笋;依形状论,有笔杆笋、鞭子笋、牛角笋之别。竹笋脆嫩鲜美,清香可口,享有“素食第一品”之称。中医认为,竹笋有一定的治疗功效,《新修本草》载:“竹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干笋烧服,疗五痔血。”
竹笋也常是画家齐白石笔下创作的题材。齐白石,湖南湘潭人,擅画花鸟、虫鱼、蔬果、山水、人物,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被称为中国画大师。他非常喜欢画竹笋,有许多竹笋画作,如《笋菇图》《竹笋图》《竹笋蝗虫》《蔬香图》等。
本文所附的《筠篮新笋》画作,大小为136厘米×33.5厘米,创作于1945年。在画面正中画有一个篮子,里边放着几只肥大、新鲜的竹笋;篮子下方有一把锄头,旁有两只竹笋摆在地上,似乎在告诉人们,这些竹笋是用锄头刚从土里挖出来的,水灵得很!画面上还题有一首诗:“筠篮沾露挑新笋,炉火和烟煮苦茶。肯共主人风味薄,诸君小住看梨花。”真乃诗情映画意,情趣盎然。整幅画虽只用了寥寥数笔,但竹笋形态逼真,尽显艺术魅力。
齐白石喜欢画竹笋这方面的题材,这与其出生于农家,喜爱悠闲自得的乡居生活有关。他在《自传》中说:“所画的东西,以日常能见到的为多,不常见的,我觉得虚无缥缈,画得虽好,总是不切实际。”齐白石的画作艺术可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